时至今日,我似乎已经忘记我辞职的真正原因了。现在,我的心态趋于平和,我的未来似乎也没有那么焦躁了。《老子》说,静为躁君。是啊,当我的心境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便不再感受到焦躁了。老子的智慧,还真是对我有很大的用途。
我坐在办公桌前,本来无意码字,毕竟上午码字用了一个多小时,而且我的思绪是乱的。似乎,下午是比较适合码字的时间,上午是比较适合找资料的时间。那么,晚上呢?我想,晚上或许是比较适合修改的时间。如果有一天,我自己开始写文字,我一定会将这个规律研究出来。我想,这对我来讲,会非常有用。
办公室里的人很少,平面组同事大多出去调研了,他们新来的总监很有魄力,经常待他们出去调研,了解市场趋势。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我有这样的领导,或许就不会走到辞职这一步。然而,我还没有来得及多想,就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否决了。
我的大领导Q是一位相对智慧且开明的领导,如果我要求买一些资料或者课程,都会得到应允。然而,我为什么还是走到了辞职这一步呢?这个原因具体是什么,我还是需要想上几秒钟。是的,几秒钟足以。我现在切换状态,相对以前快了一些。我想,这可能是我的文字思维状态发挥了作用。
曾经,我以为我可以向大领导Q学到一些东西,同时还能争取到一些资源。然而,后来我发现,这只是我以为。Q需要管理的太多,我不过是个小喽啰,他每天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基本顾不上我这边的工作。当然了,偶尔想起来,也是有需求。现在想来,我这个职位就像是个钟点工的存在,什么时候想到我了,便被喊去做点事情。如果一直想不到,那么我就一直在这里耗着。
我想,很多公司的职位都是这样吧,只是我自己太想去做事情了。于我自己而言,我只是希望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然而,在别人看来,或许就是急功近利,过于喜欢出风头。我每天的时间也是二十四个小时,我竟然从来都没有为自己筹划过,我从来都是将工作放在第一位,所谓的兼职我都没有花过很多时间去研究。
我想,这是我的问题,走到辞职这一步也是我的原因。我从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写完这篇文章,就不知道下一篇是什么。这个星期过去了,也不清楚下个星期要做什么,这就是我,即便是做计划,我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计划,并没有别人给我建议。事实上,我想,我可能是自信心不足吧。
我突然觉得,我其实是越做越孤独。假如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一个人一个办公室,不受外界的打扰,只专心写自己的文章,做好微信公众号,那么我想,我会继续做下去。毕竟,我有粉丝给我反馈信息。
然而,现在的情况呢?我不仅要写文章,还要做一些杂务,帮自己的经理做一些杂务。我非常认真地写了一篇文章,得不到任何反馈。是啊,我的工作不会被看在眼里。相反,杂务比我的核心工作重要很多。
其实,我并不想写这么多评论性的文字,这会让人看不到过程,认为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但是我又不想让自己写那么多的过程,毕竟那并不让人开心。好吧,我该相信我自己,这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或者说我的未来,的确该自己去做决策,而不是他人。
如果我将真实的对话一一罗列出来,那么我得到的结论一定不是别人的错,而是我自己的错。毕竟,当你跟傻子争论的时候,别人会分不清谁是傻子。当你不得不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除了服从,你没有别的办法。在这里,领导就是天,领导说的话就是圣旨,你绝对不可以违背。
在这里,你没有权利,却有着很多义务。你不能选择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但你对所有的事情都有义务。环境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所处的环境明显不适合成长,为什么还要逼迫自己去适应环境呢?
现在想想,以前自己举棋不定的时候,希望别人帮我拿主意。我找到的别人,我倾诉的对象,都觉得是我自己矫情,还都在大言不惭“你就是想太多”“工作怎么可能不委屈”“你就是太直”“领导当然重要了”“领导的话都不听,你是不想好好混了吧”“……”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诫自己,或许是我错了,或许真的是我太任性了,或许真的是因为我不够圆滑,或许……然而,即便我跟自己说了千万遍,像催眠一样逼着自己适应,到最后发现,我还是没有办法融入其中。
那么,现在我要怎么办呢?做好自己,是的,我要让自己活过来,让自己真正为自己而活,而不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现在想想,之前的我活的真累啊!
明明知道公司不会太重视我的工作,我还在拼命地去做,试图让那些人看到我的重要性。事实上,老板只会相信他听到的,只要人会说,即便她手下的号的浏览量只有一两千,也会被认为是重要的。我从来不说,即便我手下的号的浏览量有一两万,也不被认为是重要的。
是的,风气如此,氛围如此,我能怎么办?我要随波逐流吗?我要与他们同流合污吗?不,我做不到,我也没有时间去做。我一直都觉得,有去聊天打屁的时间,我可以写一篇随笔;有应酬吃饭的精力,我可以去搜集很多资料了。我做不到阿谀奉承,我想,我或许能够如实汇报我的工作,但是对于那些一窍不通却又假装自己很懂的人,我真得不想多说什么。
所以,清高也好,愚蠢也罢,这不是我想要的环境,我不愿意屈服,我也从来都不愿意让自己为这些污浊弯腰。突然,我想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一直以为五斗米是当官的俸禄,事实上,五斗米是一个教派。陶渊明不认同五斗米教的思想,所以他不向这个教派折腰,选择了归乡种田。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不想要这样的环境,我想要的是一个能够真正做事情并且真正取得成长的地方。下一份工作,我会认真研究。
2019年7月15日14:40:12
本篇收获:
人总是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了什么而出发。
但是,当人停下来思考的时候,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明白自己当初为了什么而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