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图片来自网络)
风雨谈
从道德约束的窄门跨进文明自觉的天地
——试谈我们怎样文明上网
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然而今天,崇高的道德准则似乎缺位了:打开手机,打开电脑,你会发现,把互联网当成极端情绪的垃圾箱,随意谩骂、倾泻情绪垃圾者有之;把互联网当成任性妄为的“避风港”,恶意散布谣言、低俗信息者有之;把互联网当成打击报复的法外之地,动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无限制道德审判者有之……网络空间虽日渐清朗,但伦理失范也不容忽视。网络伦理,亟需道德的教化引导,来实现从外在约束到内心自觉,从道德约束的窄门一跃而入文明自觉的天地。
【风雨谈】亮明观点。
以德润网,可以形成软约束。“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则。”用道德的教化引导来提升网络伦理,可以明确网络空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网民划清言行边界、道德底线,让网民有所依循。反之,网络空间就会伦理示范,舆论场就会充满暴戾之气。譬如,刑法学教授教授罗翔,因为讲课幽默、专业、思辨性强,火遍全网,却因为发了一条微博,而被网友骂到退网。这说明,我们的道德教化还很不到位,还未形成软约束。如果道德教化引导到位的话,即便有争议,也不会变成暴力;即便你反对别人的观点,也会选择捍卫他发言的权利;即便你怀疑别人的动机,也会有理有据地论证你的质疑。道德的教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比有形的约束更加无远弗届、深入人心;网络伦理的约束虽然是柔性的,但却比硬性的约束更加治根治本、触及灵魂。
【风雨谈】分论点一。意义。
以德润网,还可以唤醒强自觉。“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道德相对于法律,其特性和优势其实不在形成约束,而在唤醒自觉。以德润网、以德化人,不仅可以提升网络伦理,更可以教化网民提升文明素养,自觉遵守网络伦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女排精神重燃中国梦想,媒体一阵击节赞叹,网上一片欢欣鼓舞。这就是榜样的凝聚力,这就是道德的感召力!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但是,网上的抗疫事迹,千千万万的抗疫英雄,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带给我们正能量,带给我们感动,让我们看到平凡中的伟大,逆境中的坚守,让中华儿女同心同德,自觉配合抗疫,自觉参与抗疫。这就是道德教化之功,这就是网络伦理之美,这就是内心自觉之效!以德治网,不该只是言行约束,还应该是灵魂熏陶、精神洗礼,潜移默化,唤醒网民的内心自觉、自律。
【风雨谈】分论点二。意义。
以德润网,就是由外在约束到内心自觉的过程。网络文明的建设,约束和自觉都不可少。但要真正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健康的网络伦理,先进的网络文明,必然要从约束走向自觉。如何做呢?网络伦理的提升,完全可以借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恢复、创新“诗书礼乐”国学教育体系,探索中华文化网络传播方法和途径,打造清朗的文艺场域。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传统美德的浸染、中国精神的感召,可以引导网民深度阅读和思考,传习古文化,端正价值观,积蓄正能量,抵御网络“心智灾难”,自觉约束个人言行。让那些造谣的口关闭,让那些“人肉”的手缩回,让那些骂人的念头统统消弭。
【风雨谈】分论点三。关系+对策。
“人无德不立,网无德不兴。”以德润网、以德化人,让网络伦理真正从外在约束走向内心自觉。让每个网民崇道德风尚,正精神衣冠,“懂荣辱、辨善恶、明是非”,做道德自律、伦理自觉的现代网民,还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风雨谈】重申论点,发出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