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读后感之一
我是谁?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反复问自己。我们拥有着自己,但最难了解的却是自己。在阅读《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后,我得到了一些的灵感:
1、神的附属、子民
在西方的中世纪,人没有自己的特性,他是不属于自己,而属于神。神说什么就是什么,人需要遵守神的旨意,要按照神的规定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但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很,那是人造的神。而由人造出来的东西,背后都是人。当年真正操控的教会的教主,他们掌握了对圣经的解释权。只要他们说的,就等于是神说的。在其他国家,也有君权神授这样说法,就是皇帝是神的代理人,个人必须听命于皇帝这个神的化身。所以在这种认识下的人,是没有个性的。
2、进化了的动物。
在弗洛伊德的那个年代,达尔文的理论盛行,人们知道了自己也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于是弗洛伊德的基于人的动物性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解释人的行为,把人作为神的附属、子民这一概念里面解脱出来,这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的。但是光把人看成动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把人的一切的行为,都解析为是动物的习性,或者是经过加工的、经过掩饰的,经过引申的动物的习性。
弗洛伊德特别善于联想,他的学术特点就是自由联想,可以说他是一个想太多的人。
例如,有些人非常善于散布混乱。他们无法忍受整洁,因为整洁让他们感到压抑。如果他们来你家做客,你的家在他们离开时比他们来说要乱许多。根据弗洛伊德的幼儿性欲理论,他们始终在为经过稍微伪装的、要弄脏弄臭的冲动寻找释放出口。
弗洛伊德引用达尔文理论的比喻,把人类描述成未完全进化的,受着兽性动机和文明品行要求,两者矛盾折磨的个体。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格罗利亚洗澡时会以冷热交替的方式开关水龙头,以此折磨自己。她对水龙头的反复折腾表现了她的内心:他想要听任她内心涌现的力量和她拼命想控制掌握这些力量的努力。
这有点像有的人欲火焚身,然后给自己用冷水澡洗澡降火。我们的身体存在着某些强烈的欲望,但是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又不能为所欲为,对此我们只能压抑。
3、电脑:
对于“我”的思维,我觉得用电脑来比喻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的大脑一开始空空如也,就像一台电脑,刚买回来,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硬盘连操作系统都还没有安装。只有硬盘内存CPU等硬件。然后我们给他安装操作系统,这是大脑运作大的方向,就是思维模式。然后再给他安装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比如怎样说话,怎样吃饭、跳舞、认字,一种技能的习得,就像安装的相应的一种应用软件。
然而,在这台电脑上网后,也就是说与其他电脑连接并交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下载和感染到电脑病毒,于是它得病了,他的运作出现的故障。这些故障甚至会损害到他的硬件。其实病毒只是一种是一种想法,相对应的也就是一种软件,心理分析的作用就在于找到这种软件,并把它清除。
例如弗洛伊德发现手套样麻痹,即手部缺乏感觉,在神经学上无法完全无法解析。后来发现是病人的想法出现的失调,即关于她的手的想法,这些想法具有强大的影响,导致出现的生理现象。
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心理实验,把实验者的双眼蒙住,然后告诉他,他的手正在被火烧(但其实并没有)。结果实验者手上真的出现了烧焦的痕迹。
这种由被压抑的记忆以及有关的情感所造成的症状,是臆想出来的,心理学称为癔症。
帕本海姆发现谈论最初困扰病人的事件,并将当时的情绪释放出来的过程具有治疗效用,他称为清扫烟囱的过程。这种过程就跟清除附着在软件上的病毒一样。电脑中了病毒,运行就缓慢;我们思想出了问题,情绪会低落。病毒清除后,我们的软件运行就正常了,身体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我们的记忆,都是经过软件加工后剩下的。
首先是操作系统,如我们用的windows、linux、安卓、苹果ios。
操作系统就是就像是心理学所说的集体潜意识了,我们出生后是在我们底层的一个处在我们软件的底层,因为我们平常说的操作系统都是底层操作系统吗,她是我们一个集体的如果说,软件是一种记忆,那操作系统,就是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集体记忆。z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集体潜意识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环境,就是周围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在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个中国的环境怎么差、食品安全问题、所有的富人都要出国的时候,你必然被会被蒙上一个有色的眼镜,去看周遭的一切,你看自己的国家便有了一个底色。反而,一些外国人却认为中国很棒,充满机会生机勃勃。这就是不同的集体潜意识、不同的思维方式、舆论环境所造成的结论的不同,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操作系统下所产生的数据的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能保持自己思维的独立,如何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看法真切地去看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需要巨大的勇气。
其次是软件。
我们所经历的各种经历,通过软件加工,最后形成数据沉淀下来,储藏在我们的硬盘里面形成记忆。
此外,我们根据硬盘里面的数据,分析外界的需要,就像软件开发者分析用户需要一样,对软件进行修改、升级,最终把模式固化下来,形成软件的最终版本。
还有梦。
梦中似乎运行的是另外一套软件,但其实他读取的数据都是一样,都来自于同一个硬盘,只不过当时的电脑处在一个地点的状态,运行有点怪异,结果给用户看到的界面就不一样了。
我认为,人和机器人的区别,在于人有了一个“我”的感觉。机器人可以高度智能,可以把整个百度百科拷近脑子里变成无所不知,也可以做到跟人一样会思考:但他永远不会问我是谁,这就是人的自我觉知。
绿野仙踪里面有一个铁皮人,他的愿望就是希望拥有一颗跳动的心。如果我们是一个机器人,有一天我们突然有了一颗跳动的心,我们迫切的想了解一下自己,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4、瓶子:
“我”的概念具体怎么理解呢?
在之前先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我之前参加的登山队里边的领队,他登山技术简直出神入化,能在几乎四十五度的斜面上自由的行走。他对我说,他长得很丑,但是他觉得无所谓,因为他觉得人的外表不就是一个臭皮囊吗。我深以为是。
故事二:
如果我们拼命的压榨一个橙子,我会得到橙汁,而绝不会是葡萄汁、苹果汁。
现在让我们想像,你就是这个橙子。如果生活压迫你,会有什么从你的内在出来呢?如果是愤怒、怨恨、恐惧,那只说明你的内在存在的就是这些东西。
人就是一个容器,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疗法,把里面装的愤怒、怨恨排出,重新注入爱、关怀。
同样,你给身边最亲近的人、你的小孩灌注什么,到发生冲突、积压的时候,他们就会流出什么。当然,这个容器之前可能已经灌注了愤怒、怨恨、指责,但是它遵循后进先出的原则,你最近灌注的,他就会流出最近的东西。而深层次的,要慢慢的勾兑、中和。如果我们给身边的人的心灵里面倒满爱,我们将一直得到爱。
因此,我想试图用瓶子来比喻“我”。
想象我们是一个空的瓶子。
(1)挤压瓶子。
假设我们一开始是一个完好的矿泉水瓶子。随着我们女士接的接触,我们会被身边所处的环境(包括人、事)挤压。
挤压分两种:
一种是有形的,包括言语、身体。负面的包括童年时家庭的要求、父母的打骂、小伙伴的讥笑;正面的包括父母的爱,小朋友的帮助、以及自己获得成功的经历。
另一种是无形的,例如人的气场。一个人的气场会影响另外一个人的气场。比如焦虑的发生。
恐惧是有指向的,它会指向一种具体的事物。相反焦虑确是没有指向的,焦虑感是从其他人身上获得的。幼儿会感染到照顾者的焦虑,他能感到一种没有指向的紧张。
照料者靠近幼儿,他的焦虑也同样靠近的幼儿,因此幼儿表现出了痛苦。而他可能更焦虑了,他越靠近,幼儿就越是焦虑。
这些都像一个无形的手,把我们这个塑料瓶子捏成一个不同的形状。
当我们被挤压,我们会得到一种感觉。这是一种有形状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会成为一种记忆。
而当我们长大后,即使捏瓶子的手放开了,我们还以为手还在,一直保持瘪瘪的状态,甚至我们恢复正常形状后,我们还会把自己捏瘪,去寻找回这种感觉。
多数的家庭悲剧都是因为主人公们互相折磨,就像他们父母的翻版。为什么我们明明觉得痛苦还要玩这样的心理游戏?因为那是一种从小就有的、从家里形成的、熟悉的感觉。因为之前一直活在这种状态中,出来后自己还保持瓶子的变形,甚至还要继续找人帮忙保持这种变形。
每个瓶子都是刚出来的时候都是丰满的,没有任何缺陷的;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幸福完满的。但是因为长时间被挤压变形,长大后就要去寻找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让他想到了家。
而我们此生真正的任务是找回自己的感觉,那种瓶子是完美的,那种本自具足的感觉。
(2)释放和压抑。
矿泉瓶受到压抑,里面的就会溢出,这就是欲望的释放。
弗洛伊德所说的父权,就是父亲对儿子阉割的威胁,相当于把瓶子的盖子盖住,不让水流出来。代表着父亲不让儿子对母亲有俄狄浦斯的幻想。
房子:
“我”的里面都有些什么?
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把人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超我。就像一座城堡。就像我们平常说的人的城府,而且城府里面还住着卫兵。
超我是人在社会中的表现出来的样子,犹如城堡漂亮的外观。但它表里并不如一。它里面可能脏脏乱乱的。于是你想进入里面参观,这时有一个守门的卫兵拦住了你,那个就是自我。他不许你看到他房子里面脏乱的情景,以及城堡里面家庭成员、兄弟姐妹之间的吵架、打架,卫兵的派系冲突之类的家丑。基本上是由守门的卫兵来决定是否让你进去,以及你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而他的女儿安妮进一步发展的这种理论,她认为这个城堡里面还有门,自我本我超我一共三重门,就像客家的围屋一样,每扇门都有卫兵守卫着。
而精神分析就是去说服卫兵,和他达成和解,让他放病人和分析师进入城堡,找出城堡里面那个不愿意长大的小孩,让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