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时代想要淘汰一个人,永远都悄无声息。”
淘汰二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并非每个人都不可替代,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安稳到老。终究会有一些人,成为被生活“优化”的一份子。
很多人都感觉到疑惑,我一生善良勤奋,从来没有做过什么错事,为什么生活会将我“淘汰”掉呢?
在动物世界当中,绵羊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肉,也没有伤害过其它的动物,但它的下场还是不好。就是因为“优胜劣汰”这件事,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
动物世界如此,人类世界亦如此。更何况,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别人拥有的多了,那你拥有的就少了,一增一减,一多一少,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现实。
可以说,普通人只能拼尽全力,尽量不让自己被生活所淘汰。或许,我们拼尽全力,还无法活好这一生。
只能说,尽人事而听天命,这是你我无可奈何的选择。
淘汰浪潮加剧,未来几年,普通人只有这几条路可走。
02
第一条路:减少不必要的欲望。
现如今,因为企业业务裁撤而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无论你是大厂的员工,还是中小厂的员工,都无法置身事外,所以每个人都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
见到过很多35岁以上的“准中年人”,被裁员之后,无论怎么投简历,可还是没有人要。这让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特别焦虑。
其实,生活并非是到了“过无可过”的地步。为什么我们会焦虑?就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重了,各种需求太多了,从而让生活窘迫起来。
要知道,越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越要降低个人的欲望。过分奢侈的东西,能不买就不买。过分昂贵的商品,能不要就不要,千万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
生活中的你我,终究只能活成“战战兢兢”的模样,前怕失业,后怕没钱,中间害怕存款不够。这个时候,选择“低欲望”生活,就成为普通人的首要之选了。
03
第二条路:不要透支自己的未来。
前段时间,有这么一位程序员,36岁的他被裁掉了,还不起房贷了,但也没有人肯接盘,这让他特别焦虑。
按照这位程序员30岁到35岁这五年的年薪,只要他不买房,不贷款,其实他能够活得比谁都滋润。但是,就是因为他盲目透支未来,所以他如今只能成为“负人”。
我们都知道,程序员在35岁之后,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如果一个人没有规划好未来,就盲目透支未来的钱,那他还不起,就是大概率的事儿了。
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很多人都喜欢“透支”未来去花钱,这无疑是一种“赌博”的行为。赌赢了,当下和未来都还行。而赌输了,当下和未来就毁了。
人,不该在寒冬当中,盲目透支身体的热量。要知道,人在江湖混,终究是需要“还”的。这“还”的代价,有可能是你的半生,也有可能是你的一辈子。
一切,都很残酷。
04
第三条路:少听信成功学的鸡汤,多提升自己的认知。
市场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只能赚认知以内的钱。”
你有着怎样的认知能力,那你就有着怎样的赚钱出路。赚到认知内的钱,那就本分。偶尔赚到认知外的钱,那叫运气。而要想一直赚到认知外的钱,那就是奢望了。
这个时候,为了让你有信心赚钱,就出现了这么一种人,名为成功学大师。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成功学大师不多。但是,在市场饱和,甚至企业逐渐不景气的时候,这些成功学大师就增多了。
成功学大师的目的,并非是让你成功,而是让他自己去赚你的钱。要知道,没有人会关心你过得怎样,别人只关心你有没有被他割韭菜。
在未来,尽量不要相信成功学大师的话,也不要盲目成为韭菜,多读书、多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这才是王道。
05
第四条路:广学习,多存钱,保健康。
朱升跟朱元璋说过,要想长久发展,就得做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九个字,依旧有借鉴的意义。只不过,我们要做到“广学习,多存钱,保健康”。
让人生得以发展,哪怕暂时被淘汰了,也要缓中图进。这个时候,“存款”绝对是不能少的。有存款,就有了发展的资本。为了让发展的资本最大化,那我们还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保重身体。
这一点,我们看看古时候的司马懿就知道了。与同时代的豪杰相比,他的寿命很长,而且喜好学习,兵法和谋略一流,同时有着深厚的家族力量积累,那他能不成功吗?
所谓“谋定而后动”。越是在不明朗的局势下,我们越是要稳坐钓鱼钓,安守方寸天,默默等待机会,那才能度过寒冬,东山再起。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