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二】感悟
诚实的言语往往不那么好听,好听的言语往往不那么诚实;善于辩论的人也不会靠多说来辩论,而时常辩论的人往往认知的却不够深刻;真正智慧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博学,而看似博学的人认知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深刻。老子通过这三个类比,来解释给予与获得的另一层辩证关系。也就是想着来获得与蓄积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富有。反而想着去往外不断给予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所以圣人并不会想着为自己来蓄积,而是想着去为他人做些什么或给些什么,他们在为他人付出什么的时候也在获得着什么。天的规律是利万物却不加以危害,而圣人顺天道而行,去有所作为却不会去争什么。
【三】提问
1、天道?
老子第八十一章是最后一章,再次讲了天道,以及人要如何来顺道而行。天道是利而不害的,也就是天会想着要利万物却不加以危害。可是还是有一些人会遭受各种各样的事故,其实这应该不是天想要加给他们,而是每个人所经历的都应该是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
2、积德?
老子又叫道德经,道是天下都以某种能量的形式不断的流动着,而德则是这种能量的蓄积形式。个人的精神、家庭财富、企业、国家也都是某种形式的能量的聚集状态。所以顺道和积德也就是很关键的内容。在这一章老子则是点名了,顺道和积德是相统一的概念。顺道也就是顺天道,比如去为他人有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就是顺道,也在这个同时在蓄积着自己的能量。比如去给予他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个也是在顺应天道,因为是在促进他人的生长,也因此是在促使自身能量的蓄积。
3、入世?
而且老子的思想,也都是积极入世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都是老子所在讨论的内容,而且这些也都是相通的。圣人会想去积极的有所作为,只是他们作为是通过去顺道而为,却不会去争什么。这样也就是在使得事物无为自然的发展着,这样就好像没有去作为一样,却又使得各得其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