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大门
吴文博
小区由许多的角色组成,有楼房,有道路,有茂盛的树木,还有一面硕大的镜子。小区的路通往小区的大门。
大门很朴实,有两个入口,在车通过的地方都有一个道闸起落杆,在他们的中间有两个保安室,一直维护着大门的安全,在他们的后面则是一个限高的门,在大车必要的通过下,保安会遥控那个门,门就会跟着遥控慢慢的移向旁边。上小学时我经常路过小区的大门,门前来往的车辆总是让我眼花缭乱。在大门的前面有一个在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风采的广场。
广场很大,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很大的饭店,灯火通宵——高老庄,这既是个让车休息的停车场,又是个让人进行广场舞的地方。广场东西贯通,东边由饭店组成,西边就是一条绿化带,绿化带的末端是一棵百年老桂花树,每到秋天,花香四溢。
每天早晨是上班的高峰期,来来往往的车辆会经过这里。随着起落杆的一升一降,上班的车陆陆续续的开往去上班的路上。中午,许多老人提着板凳走到了广场上,悠哉悠哉,他们一边讲着话一边享受着温和的阳光。到了晚上,车又接二连三的回“巢”了,广场舞阿姨来到了广场上。傍晚,就只有“高老庄”还灯火通明了。
小区的大门,是我们小区里每一个人的大门。
快评:文章扣题紧,仅仅围绕小区大门展开描述,空间上大门是固定的,但是,通过不同时间的刻画,使小区大门的描述内容丰富。大门前广场的描述为文章增色不少。文章语言简练,内容描写有序。
小区的“大门”
沈砚翎
我们小区的大门很复古,它刷着古铜色的油漆,微微泛黄,很有年代感。大门内外,都种植了许多树木,能美化小区的环境,在有庄重感的同时,又不失青春与活力。
而常陪伴我们小区大门的,就是那些和蔼可亲的门卫们了。小区的门卫都很敬业,他们与大门日复一日坚持着自己的岗位,无论刮风下雨,都从未缺席,守护着我们的家。
在白天,门卫们与我们小区居民打成一片,经常在一起说说笑笑,我们通常只能看到门卫们与我们谈笑风生的一面,却鲜少看到他们背后的辛苦。在晚上他们为了保护我们,守在门岗,直到深夜。
在疫情期间,他们主动担任志愿者,每天为许多进出小区的居民们测量体温,通常在很早就能看见他们的身影,这是何等的恒心和毅力啊!
而在我们的小区保安中,最“亮眼”的就是已经到耄耋之年的陈爷爷了。
陈爷爷今年正好八十岁,但却年轻的像五十几岁的大叔。陈爷爷天天在小区里巡逻,风雨无阻,即使生病了,他也一声不吭,总是热心肠地帮助别人干活。别看他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但做起工作来可决不含糊:平日里小区的治安;楼道垃圾的摆放;车辆的停放;居委里组织的活动……他都独自揽下。
陈爷爷不光会干活,他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小区的公告栏上,经常出现他刚劲有力的字迹,走进小区里,你可能会听到值班室传来幽幽的笛声,那是陈爷爷在演奏啊!平日里,陈爷爷总是要请几个好友一起切磋棋艺;在他值班的时候,他总是会抽出时间,画几幅周围的人和事,把他们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相信,世界上肯定会有像陈爷爷这样的保安,他们为了我们的安全,不辞辛苦,只为为我们打造一个美好的家园,他们就像一道小区的大门,站立在门岗,守护着我们。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平安幸福的家!
快评:文章内容充实,在保安群体中突出陈爷爷这一个体,善于选材表现人物,文字简练而有力地塑造了一个保安爷爷形象。但是,这篇文章以“小区的保安”为题似乎更贴切,是吧?其实,开篇对小区大门的描述很出色,可惜,未能够紧扣此展开。
小区的大门
顾天笑
沧海桑田,这个世界的变化是迅速的,但有的变化是微小的,而有的却是巨大的。
走出小区的大门,回首望去,小区的大门还是那么点大,不大不小却有一分雄伟。说它像巨人守护着这个小区,但这大门和小区里的住宅相此,又显得太矮小了点。小区大门是由四根柱子支撑起来,这就是小区大门的大观。但常住在这儿的人也不难发现,其实这个小区大门,乃至这个小区都经历着快速的变化,自从实行了垃圾分类这条政策后,每天清晨,站在门口,就能看见不远处,一群老爷爷、老奶奶就搬了椅子,坐在干、湿垃极桶周围,身上穿着志愿者服装,一边监督大家干湿垃圾分类,一边聊天。在垃圾车开来之前,她们还不顾脏臭地在垃圾桶里捣鼓几下,来检查有没有放混。年年,月月、天天从不间断。大门后面,几步远的地方是一座公告栏,播报着国家大事,旧闻新闻。大门的右面是蜂巢,里面存放着大家的快递,需要自己的手机扫描二维码,才能打开自己的快递所放在的柜子。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大家的财产安全。门口的挡雨水泥板下还有用来捐献给贫困地区的熊猫型衣物箱,尽管这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去捐衣服,但熊猫肚子里总是满满的。
纵观中国,我们那可敬的祖国,几十年的丰功伟绩,填满了别的国家几百年的路。从几度衰落,到如今的强盛,变化了很多,成立新中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乃至现在的建设小康社会,造成一系列改变的是一股红色力量——共产主义的力量。
小区的大门同时也印证了祖国的繁荣复兴,一切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着。
快评:围绕小区大门描述,有顺序意识,同时,能够在一些具体的点上延伸开来,使得客观的描述中有主观的情感渗透。首尾有拔高之处,要从内心真实出发,才能有真正的感人力量,尽量避免与描写对象关联不大的联系。
小区的大门
范凌开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走出小区大门,回头看了看这座大栅栏,我回首起了往事。
多年前,我们搬到这额小区里,踏进的第一个门便是它:右边是石头搭成的大牌子,上那么印着四个金色的大字:西门北村。它的前面是一个小型花坛,红的、粉的、黄的花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尽量想让人们看见自己的美丽的姿态。花不是最美的、最好的,大师最好养、最质朴的。左边有电动伸缩栅栏,就像学校里的,可以随时开关门。这扇大门平时只开电瓶车能过去的宽度,除了有些特殊情况。旁边有一间门岗,里面经常坐着一个老爷爷,手里拿着保温杯,里面泡着茶叶,坐在一个木板凳上。门岗很简陋,没有空调,只有风扇。门岗不管风吹雨打,都会有人待在里面。老爷爷热了,开风扇。冷了,喝几口热茶……
小区的大门很美,也相当于一条迷你的“美食街”。
转过头来,左边是一座学校,右边是各种饭店。学校就不提了,先看右边。这些饭店搬迁了很多次,换了很多家,志哦与“珍心馄饨店”没变,刚过来时,我们很多次早饭都是在那儿解决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另一家店,那家店的店的装潢没变过,可人却变了很多,做的东西也变了很多。刚来的时候,它是一家夜宵店,买烧烤、花甲、小龙虾……过了几年,开不下去了,只好走人。因为西门北村是一座老小区,里面住的大多都是老人,而老人不爱吃宵夜。近几年,它成了一家面食店,卖烤饼、拉面、馄饨,我还是很喜欢里面的面的。
现在是晚上五点,我看了看手里的钱,抬头看了看那些饭店,走了过去。
快评:前半部分——“小区的大门”;后半部分——“吃货的天地”。注意文章内容扣题,尽管“美食街”是小区门口的一部分,但是否能够作为重点部分写?
小区的大门
朱晨宇
我站在小区的大门旁边,默默地看着……
我们小区的大门何时何地都不会倒下。小区的大门,它以红色的墙。蓝色的瓦组成。每天来来往往的车辆使我眼花缭乱,在阳光的照耀下,照亮了小区那片阴暗的部分。小区的大门侧边还有一棵树来装饰它。外面的两侧又有许许多多的小卖部,有吃早饭的,卖东西的,卖吃的,卖冷饮的……大门的后面有一张桌子,老人经常去那边说说笑笑,谈着家里的各种事物。这种场景可不热闹。
穿过小区的大门。入眼帘的就是前面的公园,还有旁边的滑滑梯。旁边一年四季都有人。人们经常在那里看着广告。而且居委会也在那里。旁边有个垃圾棚。我经常去那里丢垃圾,而且每次过去都可以看到环保阿姨在那里站岗。
小区大门的风景不仅美。而且还有很多好心人呢。
只要一有人摔倒。十秒钟就可以被别人扶起来。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保安“悠悠闲闲”的坐在保安室里。难道他没有事情干吗?不是的。其实他们的两只眼睛,一天几乎没有离开过监控。环保阿姨那个积极呀!你只要一把垃圾送过来,她一定会第一时间去接,垃圾分类。春夏秋冬永远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亦有断水停电等多种现象。居委会会来第一时间内把这种现象放在那块电子板上面。而且小区门口的商家从来不会因为一点小钱而斤斤计较。看!这样的风景多么美。
虽然小区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人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老。希望这样的风景永远流传。去造福更多的人吧。
你看,这就是我的小区。
快评:前三段扣题紧,对小区大门的刻画有顺序,兼顾大门本身以及周边事物。但是,后面部分先是转到“好心人”,显然与题目的重点衔接不紧,最后又总结于“这就是我的小区”,很明显跑题了。注意审题,扣住核心内容展开,避免不必要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