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阴雨不断,天气也非常寒冷。但看那老街上,却还是人头攒动,热情不减。
我就想起来,在我小的时候,元宵节是怎么过的。
吃食的话,肯定就是汤圆加饺子。北方嘛,什么节日都适合吃饺子,寓意着“吃着饺子,过好日子”。而汤圆,可就是元宵节的正宗食物了,天上明月碗里汤圆。汤圆寓意着阖家喜庆团团圆圆,元宵节吃完汤圆,大家也要开始为新的一年忙活了,希望来年勤奋向上,事业顺利。
玩乐的话可就离不开花灯了。我小的时候,还没有现在卖的各种造型奇特的灯笼,大家只能找来酒盒,把它割开,留下正方体大小的匣子,然后一个下午都开始拿妈妈缝衣服的针戳孔,手巧的人能戳出来很多好看的造型,比如小兔子,繁星点点,盛放的桃花等等,而我就比较笨了,只能戳出一个大大的星星,再戳好多不规则的小孔。有的人嫌戳小孔太费事,索性不用纸盒,随手找来一个萝卜头,把中间戳个洞就大功告成了。还要买一些红色的小蜡烛,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晚上降临了。天黑后,我们就把蜡烛点上,粘在做好的匣子里,烛光就从我们戳好的小孔里溜出来,一闪一闪,好似银河里的繁星点点,甭提多好看了。再找根细绳子,把做好的“灯笼”绑在一根小木棍上,拿萝卜头灯笼的就把蜡烛点燃放进去,举着个萝卜头,就是自己的“灯笼”了。淡淡的月光从窗外倾泻而下,我们就开始呼朋引伴的上街了。街上的热闹是小孩子们的,互相叫着,闹着,互相攀比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灯笼,大人们三五个聚在一起,谈论着刚过完的年以及来年的期望。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过节,不仅仅为了过节,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一种仪式感,也给了我们游子归乡团圆的由头。
祝福大家“圆月之夜,圆满开心;愿愿成真,圆圆如意”,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