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虽然简单,但时间却过的紧凑。以至于连着三个多月里,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
这睡眠不足的后果,便是白天无精打采的生活,内心充满焦虑和疲惫。想在白天午后对睡眠做个弥补,却被窗外嘈杂的声音围攻劫杀。
将卧室的窗帘拉上,将阳台的窗帘拉上,将所有的门都拉上,带着萦绕周身的睡意,辗转至客厅。在黑暗淹没的沙发上试图深度睡着,做白日梦。
黑暗能给人恐慌感,也能给人安全感。恐慌的另一面是无暇思考顾虑平日生活里的琐碎,无暇计较曾经发生过的恩怨。只是一门心思从周身调动强大细胞,对抗内心怯懦,让生的欲望无限膨胀,笼罩外形,看似坚不可摧的壁垒。让灵魂在身体至深处以背水姿态安睡。
但那睡着,也只是一小会儿的功夫,一小会儿是多少分钟呢,很难确定。有时界定醒着和睡着的依据是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是不是现实。如果不是现实,那就是梦境。既然有了梦境,那必然是睡着了。但是真正进入梦境是在闭上眼睛多长时间呢,这个恐怕没有人能统计到。
有时,只是在非现实的境况中从高处落下或摔了一跤,最终是咯噔一下,梦里的那只脚在现实的空气中很突兀地动了一下。人就醒了。这之后,再也睡不着。
所有长期轻浅稀薄的睡眠,最终都会指向健康——身体的和精神的。心慌胸闷烦躁不安精神倦怠,甚至会影响到胃口。早上极不情愿去工作,中午想凑合吃点饭就睡。内心的焦躁催促着一切正常活动,只想尽快进入睡眠。渴望在酣睡中身体得到修复。
越睡不着越着急,体内虚火上升,再引起莫名的咳嗽,久久不愈。便怀疑是否是大病,想到大病的结果,又怯于去医院。万一是大病,这后面的生活怎么继续呢?还有牵挂的亲人和没有完成的心愿,还有许多我没有感到的美好……哦,原来我如此贪生怕死。
再想想,也正常。四十岁的年纪,已见惯周围熟识的人在风华正茂时的撒手人寰。才知道,死神对生命的选择并不只是耄耋老者。
一直奉从这样的心里,所有的事情做到力所能及的安全,然后,如果还有不安全事件发生,那便是天意。
纠结是否去医院的结果,是拿出自己一贯的信条,去吧,如果不去,万一把小病耽误成大病,这更是得后悔的事。
于是,去医院看病前,像赌牌一样,以自己在网络上了解的皮毛知识,对各种可能做个分析,还是没有决断的去了医院。结果永远只能在医生那里。
经过漫长的排队等待,医生的听诊器终于探听到我的肺部并没有异常,确定地跟我说,没有必要做进一步仪器检查。
我是多疑的人,总觉着医生对众多病人中的个别病人总抱着轻视的态度,赶紧打发走,病人就少一个,医生跟前就多一分清静。我阴暗的心理认为,这样的态度,是对病人不负责任的安慰,对自己也是负担的减轻。
可最终,我说服了自己,医生对我的态度并不是敷衍。在我上一个病人那里,病人描述的状态是头疼背疼,吃止疼药不管用。医生很婉转的建议病人去做CT。如此看来,医生对不同病人不同病情轻重有别的。
于是,我快乐的相信了医生的诊断,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拿着一百二十七元的药轻松走出医院。
吃了药,中午依旧窝在沙发里,奇怪的很,竟然很快睡着。醒来后似乎胸口部位也不难受了。只吃了一顿的药不会这么快见效的,那原因只能是睡眠不足导致的病态。
年龄是不饶人的。二三十岁,连续熬夜,喝酒,身体健壮的机能有足够丰满的营养去支撑过度的透支。但是四十岁之后,甚至三十五之后,再不爱惜身体,那就得像被人随便乱开的车一样,得频烦检修大修,甚至一次就会报废。
母亲曾经很感慨的说,这是年轻人的世事。其实,这不止是年轻人的世事,也是健康者的世事,所有的梦想都是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没有了健康,什么都是空谈。
喜欢做一件事情,也得有个度。不分黑夜白天沉迷其中,太过狂热,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不说,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