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计划很多,战隼的100天计划、改变自己、王潇的100天瘦身、跟秋叶学PPT、每天一本书计划等等,归根结底是对自我提升的愿望。强大的内驱力与外部监督才能坚持到最后。
一个计划的成功,组织者是源,参与者是核。
由于工作原因,与战隼老师详细交流过如何成功组织一场类似的活动,受众是谁?他/她穿什么衣服,背什么包,长什么样子?如何让受众对活动从认知到认可?如何激发受众的参与度?如何运营受众社群?如何形成闭环?深知作为组织者的不易。
作为参与者,为什么不参与其他活动而是选择1000字计划,主要是因为我懒。懒得动。由于工作调整,我突然之间变成记者,要写文章做采访,很不适应。每次都是deadline熬夜写稿。以前就深感中文生疏,但好歹周围人用英文交流比较多,文笔不是重点。但现在缺点变成重点,被突出了。虽然只能说遗憾。所以1000字计划是我必须中的必须。
大一刚入学,英文还不利索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Retreat,核心主题是explorer myself. 学校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测评,结论里面我的5个关键词已经忘记了,现在只记得一个Input. 后来在跟朋友交流彼此可以improve的地方,她对我的评价是process, not only input. 最近几年,我努力成为output的人。因为越发觉得善于表达的重要性,如何准确的向朋友、同事、家人、投资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是决定性因素。
在跟情感专家沟通工作的时候,谈到爱的五种能力。述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我最缺乏的一环,体察关心别人我做的不错,表达自己时总会不好意思觉得难为情,好像为在自己争取点什么是错的一样。经常就是自己忍着忍着,越来越委屈,然后爆发,但我又不是个愿意吵架的人,于是对方就会觉得我是突然莫名其妙疏远TA。一个人要懂得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才能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所以你看我用户名都叫述情,还两遍,强调重要性。
总也可惜当年中文功底不错,但几年没说一句荒废了。刚回国的时候,意思在脑中却想不起来那个词语到底是怎么说的情形严重吓到了我,于是开始想要补习中文。重新拿起毛笔写书法,读三百千千,虽然读不太懂,有空看看以前背过的诗词,读读《黄帝内经》,但是还是远远不够,远远不能让自己满意。每次自己写两段就想掀桌。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我领导的中文文章,发现跟我是一个路数的,于是我放心了,哈哈哈,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是英语又渐渐淡忘了,在嘴边的单词突然不记得怎么拼写了,好苦恼=-=
书到用时方很少。现在每天工作已经占据我大部分时间,还要学习专业知识,互联网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事物在发生,作为潮头公司不了解是肯定不行的。总也觉得时间不够用。总也对自己不满意。不高兴。
所以每天1000字的计划是一个管理自我知识体系的机会,是一个深刻自省的机会,也是一个督促自己每天往前进一步的机会。干巴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