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分工有了些变化,有点开始忙碌起来,是很久违的感觉了。
毕业三年,给自己的成长要打个分的话,只能勉强给个及格。倒不是说自己有多严格,而是,在这三年中,离我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差距实在有点大,所以及格是勉强能安慰自己并还能稍作鼓舞的一个分数。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分数呢,我总结主要是这几个方面,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平线。
第一, 执行力。
我一直暗暗自诩自己执行力还不错,跟过的领导也都还蛮认可我的执行能力的,但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我的执行力更多的是来源于表现欲。简单来讲,就是需要有一个时间压迫,或者这个事件是一个专项需要跟进的时候,我才会重视它,并在这个时候展现自己的执行力,而其他不紧急事项,哪怕已经完成了手中的所有重要待办事项,我也会拖延症上身,一拖再拖,等到相关配合监督部门催促时,才不情愿去做。从这一点上,我认识到是自己的惰性在作怪,要改善,第一要义就是要改变拖延的习惯。
第二, 工作技能及技巧。
毕业后呆了两个公司,换了3个岗位,从行政到销售,再到现在的交付,都是对专业性要求不太高的岗位,随便来一个应届生,教他半个月,基本也能勉强上岗。所以在这样的行业和岗位上,可替代性是很高的,危机感也应该是随时都要有的,想不被淘汰,就应该掌握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比你同业人员更优的技能。但是反思自己,在这几个岗位上,前期都还比较认真学习和积累,但新鲜度一过,就没有持续输入技能,婉如一个喜新厌旧的渣男。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持续的学习技能,是必不可少,就像品红酒,越后越香醇,而我,只是一口闷完前一大口,还没体会后面的美妙,就止步未前了。
第三, 长远的职业眼光
最近学习一个线上课程,讲职业规划的,其中有一条说道:在不知道自己适合的岗位是什么的时候,尽量跳出固有的圈子,尝试不同的行业和岗位,特别是在毕业的前几年,找对方向比你付出多倍努力要更重要,在一点我还蛮庆幸自己当初作出的选择,跳出了自己舒适区。但也仅仅是跳出了舒适区而已,往后的规划又断层了,仿佛从一个舒适区跳到了另外一个舒适区,对于不太进取的我来讲,在哪也许都能混成舒适区吧。我也逐渐明白,核心的问题不是这个工作本身的价值以及性质会影响我,而是自己怎么去看待工作的内核。工作没有长远的规划及目标,就像茫茫大海迷航的船只,想前进想归航却没有方向,而我现在就像那只漂泊的船只。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是喜欢总结的人,但是时间总被碎片化,很少有机会静下来思考自己,敲下这些字的同时,也是与自己的一次对话,独处的时光需要更多的去反思成长。不断的认识自己、坚守自己内心的善,让自己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