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住着许多女儿家,最有诗人气质和学者特质的,当属潇湘妃子林黛玉。
悲吟《葬花吟》,秋雨夜作《秋窗风雨夕》,题《五美吟》,更是诗社写海棠、描菊,不仅是林黛玉的高光时刻,更是《红楼梦》的高光时刻。黛玉是如何创作的呢?
1.立意第一:不以词害意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林黛玉这番话强调了立意的重要性。什么是立意呢?搜狗百科如此解释: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立意占有极重的分量。一件作品能不能成为传世佳作,往往就决定在立意上。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有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应像二月的春花一样,标新立异。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
林黛玉作《五美吟》走的就是立意致胜的路子。如《明妃》中写:“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这首诗好在哪里呢?薛宝钗给出了完美解释,“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
就拿写王昭君的诗词来说,前人要么悲叹王昭君的命运,要么怨恨毛延寿,要么讥讽汉元帝不让画工画贤臣却画美人。
要想出佳作,必须推陈出新,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王安石认为区区画师怎能描得出王昭君的绝世风华,故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欧阳修认为王昭君和汉元帝同在宫中却不相识,却指望和亲能制服夷狄,讽刺汉朝君臣的软弱无能,写下“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王安石、欧阳修各出己见,不与人同。林黛玉跳过画工毛延寿,直接讽汉元帝无识人之明,观点新颖,让诗歌较为深刻。因此宝钗称赞道:“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2. 落笔有神须修行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有了立意,不等于有了好文章。立意仅代表脑中有,文章最终要通过胳膊、手指,流于笔端,才算完成。“一路迢遥”,在流淌的过程中,要流失不少东西;所以作家总是认为,写出来的效果不如之前“想”得那么美好。
最近一期《圆桌派》,马未都与严歌苓讨论写作,马未都说“没有多少人写作是轻松的”。因为虽然你有了写作内容的思路,但要想把大脑中所想,转化成文字,将它们跃然纸上,对人类的大脑来说,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困难的程序。
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方面的相互协调,你的脑子的思路不能断,你的手还要写下文字,而我们心中又要同时默念将要写出的内容。
所以言语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阅读和练习。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正是他们比常人更容易捕捉素材,也更能准确地表达所思所想。虽然写作者都期盼笔落能惊风雨,下笔如有神,但必须走过一段长路。
哪怕林黛玉是天才少女,也要下苦功学习才行。她读过的书,与同时代的男子相比毫不逊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尚且只是林妹妹书单中的小部分。而且林妹妹更是经常作诗,一有感觉就挥笔书写。
就是如此广袤的阅读与长期的训练,林妹妹才能出手便是佳作。
3.捕捉闪光的感悟
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并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再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葬花吟》是林黛玉的代表作,她是如何创造出这首诗呢?
首先,大观园的环境为林黛玉创作提供了原始素材。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道,早饭后,宝玉坐在沁芳闸桥边桃树底下一块石头上看《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林黛玉看到,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到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这里,黛玉主张葬花,认为贾宝玉把花撂在水里,仍旧把花糟蹋了,埋在土里,随土化了,更干净。在这里,对落花这一单纯的物象,林黛玉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情。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听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忽又想起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早眼中落泪。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引发了黛玉更深的思考。“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则激发了黛玉的情绪,让更为浓烈的感情涌上心头。这些诗文提升了黛玉对生活的感悟,为写下名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奠定了基础,直接促成了《葬花吟》的酝酿。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到二十七回,还发生了好多事。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宝玉的脸被贾环故意推倒的蜡烛烫伤。黛玉去看望宝玉,被凤姐调侃:“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
赵姨娘请马道婆暗中使妖法,贾宝玉、凤姐突然着了魔,一睡一个多月。
黛玉晚上去看宝玉,被晴雯关在门外,吃了个闭门羹,便想着想着,越想越觉得伤感起来。
短短时日,黛玉察觉了爱情的萌芽,为宝玉的受伤、着魔而担忧,又因为吃闭门羹感觉委屈。种种情绪堆积在一起,引发了黛玉对世事无常、人心多变、身世飘零的感慨。
四月二十六日,祭饯花神的这一天,林黛玉写下了凄婉动人的《葬花吟》。可见《葬花吟》源于黛玉的阅读感悟和生活感悟。作家之所以灵感源源不断,就是善于捕捉瞬间闪光的灵感,再将灵感酝酿成文章。
要增强捕捉灵感的能力,日常中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如何训练呢?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写作教学的基本思想:第一、把写观察作文看作是写作教学的基础;第二、把读书笔记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简单说,多读书,多观察。
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经典作品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能给人无穷的滋养。阅读优秀的作品,向优秀的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好方式。比如阅读《红楼梦》,向林黛玉学习写诗,向曹雪芹取经。
作者:花卷儿,死磕问题,拒绝肤浅思考,坚持原创。公众号:一粒米成长空间。关注个人成长,聚焦自我认知、思维构建、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