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个播客,探讨了人们在消费时感到的愧疚感。许多听众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这种愧疚感似乎在不少东亚文化中的年轻人身上尤为常见。它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不配享受生活的美好,不值得那些能让我们快乐的事物。当然,这种感觉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消费上,更深入到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1、自我满足并非罪恶
播客中提到,有些女孩在选择购买日常用品时,即使遇到价格稍高但更加美观或质量更好的选项,也会出于节约的心态选择更便宜的那个。
还有人因为独自享用了一顿较为昂贵的晚餐而感到内疚,尽管她有能力支付,却因为想到家人的辛苦而自责。这种从小被灌输的节俭观念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得她们在为自己花钱时总伴随着一种罪恶感。
然而,用金钱换取快乐,怎么就成了浪费呢?以前我也不愿意在饮食上花费太多,但我的一位朋友则完全不同。她总是愿意为了美食多花一些钱,哪怕只是稍微贵一点。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学会了偶尔对自己好一点,不必总是压抑自己的欲望。
其实,这样的“放纵”并没有让我们破产,反而带来了心理上的富足感。那种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感觉,不需要找借口,也不需要感到内疚。这就是纯粹的自我满足,全身心地让自己快乐和满足。如果你不确定哪些钱可以无负担地花掉,可以尝试设立一个“自我奖励基金”,每月存一点钱,专门用来宠爱自己。
无论是喝杯奶茶、看场电影还是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小物件,只要是能让你开心的,就大胆去享受吧。
2、不必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
当然,花钱并不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否能够真诚地将自己放在首位同样重要。
一个判断方法是:是否会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需求。
比如,你可能不想参加某个聚会,却因为害怕显得不合群或扫兴而勉强自己出席。
或者,面对明显占你便宜的人,你却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忍让。这种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己之前的行为,会让你活得很累。
这并不是说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而是在确保自己舒适的基础上,也让他人也感到舒适。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后者则是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真正的自信和从容不是通过外在的物质来衡量的。不是穿戴名牌就不廉价,也不是使用廉价物品就显得卑微。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够自信地做自己,从容地面对生活。
▽如果每次花钱取悦自己都让你感到愧疚,那么最省钱的方式可能就是放弃生活的乐趣。但是,既然我们有幸获得这张生命的门票,为什么不尽情体验呢?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宰,有责任去滋养自己的心灵,让爱与美好充满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躲在阴影里,放弃体验这个世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