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后,我没再回过二中,也没有联系过任课老师。并不是我生性凉薄,而是“近乡情更怯”的矛盾心理和“书剑两无成”的自卑感作祟。
期间,也有过一两次想去看看H老师,但偶尔的冲动很快被“强大”的理性压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抗拒见故人,忐忑着一片冰心找不到安放的玉壶。
教过我的老师不少,为什么独有见见H老师的想法?因为他是个很“好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启迪了我的人生,激活了我骨子里深藏的一点“反骨”。
说到H老师的“好玩”,应该能引起不少同学共鸣。
H老师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戴着厚厚的像酒瓶底的近视眼镜,上学时,我疑心他在Cosplay藤野先生。他走路很急,无论在校园哪个角落碰到他,总是风尘仆仆的样子。上课铃响,他每次都能压着铃声三步并作两步跨上讲台,像是一直在教室门口等待,有点为讲台而生的感觉。也确实是这样,只要站上讲台,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眼神坚定自信,有几分我的地盘我做主,舍我其谁的气场。
H老师很少说普通话,乡音讲的抑扬顿挫,能准确的拼读出日常极为少见的生僻字。他不会照本宣科,喜欢天马行空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各种典故再缓缓代入要讲的课题,有悖于当下填鸭式的教育模式。
记得有一次,他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兴致正高,有个同学很不“识趣”地走神了,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发愣。H老师轻轻走过去,笑着说:“某某同学,你脸蛋红扑扑的,是不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呢?”该同学蓦然惊醒,白皙的脸颊爬上一抹绯红。 多年后我才懂得能坐在教室里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是一件多么的美妙事情。
记得还有一回,H老师和师母闹别扭,两人面对面照着,像两个绝世高手,只等对方露出破绽,便一击必杀。良久,还是H老师按捺不住,作势欲扑,师母岿然不动,H老师左手鹤式右手蛇形闪电击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时迟那时快,师母如掣电惊虹挥手格挡,啪地一声,碰掉了H老师的眼镜。H老师立马趴在地上爬行着摸眼镜,滑稽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师母站在一旁,有点手足无措,可能正懊悔自己出手太快。第二天上课,H老师毫不避讳地说,昨天你们有同学瞧见了吧,我那是以退为进,声东击西,男子汉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刚柔并济……我们哄笑一堂。
H老师也有严肃的时候,可能是触碰到了那些“不可描述”的经历,他会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讲一些片段,断断续续的描绘一些场景。他说是他亲历,我总疑心只是转述。不然,怎么会说的轻描淡写,怎么会说的云淡风轻,似乎只是一场戛然而止的狂欢,像一个来不及啼哭婴儿匍匐在柔软绵密的摇篮中。
多年后,我试着求证,终无所获,“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更愿意遗忘,逃离现实去追寻一点虚无,以此逃脱回忆的困扰或是给自己的胆怯找一个自己都深信的有几分拙劣的借口。
想想,我和H老师似乎并没有什么私交,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三的一节作文课,半命题作文:停电后,_____。他想引导我们写篇正能量的文章。例如同学们围着烛光,讨论习题,或者老师借着月光在黑板上叽叽喳喳板书。上完课,便赶着去另一个班传授他引以自傲的“想法”,他非常信任的拿走了我的作文。可以想象,当他念到:“夜,寂静,月光如水般倾泻在含毫命简刻满沧桑的课桌上,你低着头,像一朵温柔的水莲花,娇羞不胜凉风”时,才发现我写的是一篇犯了“忌讳”早恋题材的作文,多少会有点尴尬吧。没多久,他果然找我单独聊了几句,原话已经不复记忆了,大意是考试时还是不要写类似题材的作文。
H老师还是有点自恋的,逮着机会也自我标榜一番:无处不认真,无事认真过。这可能是他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但是,那个匍匐在下水道里把自己交给命运审判的少年呢?
我高中毕业已经整整二十三年了,早几天,再次得知H老师的消息,是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无所事事的翻着手机微信,发现同学群有条轻松筹的信息,我脑子“嗡“地一响,“不会是H老师吧”,有时,男人的第六感也准的可怕。我有点恍惚,点开页面,翻到像片,病床上的他面容依然熟悉亲切,只是消瘦得让人心颤。
H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正绘声绘色讲叙着他的过往,讲那些触碰不到的理想。闭上眼,我似乎回到了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季,那一年,似乎看到了我忧郁而孤独的青春,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
那一天,燕子的翅膀,剪皱了一池春水,而我 是一条孤独的鱼,在水草和波纹间游荡;
那一月,我从晨曦坐到日暮,不是寂寞,只为等待,你千年才绽放的笑容;
那一季,忘了荷花是否开过,却依稀记得,藕荷的裙摆在风中摇曳,诉说着别后无凭;
那一年,课桌上重重的试卷,遮蔽了整个季节的花事,一些人,宛如云烟,消失不见,忘记了告别;
那一年,我是一条孤独的鱼,在水草和波纹间,游来游去,游来游去,写下,一行行,一行行,七秒的记忆,直到,回忆变成了缱绻的颜色;
我是一条孤独的鱼,望着并不遥远的岸,岸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