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校庆学校通过做种渠道搜集校友的信息,作为有60年校龄的学校,年龄最大的应该有66岁左右,最初的十来届已经陆续退休,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还在工作岗位,都还处于年富力较强的阶段。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搜集,主动填写校友信息的人数还是比较少。
一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好意思填写。和一些在学校工作较长时间的老师交流,了解到很多学生不愿意填写,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好意思填写,也不好意思来参加校庆活动。在填写的信息的人群中,确定发现大都是比较优秀的校友,在各个领域或是在求学的中有突出表现的校友。
二是认为校友信息是炫耀。近二十年学校的生源逐年增加,毕业生的数量很大,其中不乏优秀的学生,但很多都不愿意填写,说是不想来炫耀,一些优秀的毕业生都是学校或是老师找到他们,要他们填写才整合了进来。
三是不愿透露自己的信息。生活在媒体时代的年轻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非常强,不想将自己的信息向外界公示。有的学生确实很优秀,希望能够分享一张近照都不愿意。
但也有一些校友,他们也觉得自己很普通,但是依然填写了信息,正视自己的普通和平凡。
一位90年毕业的校友写道: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四十多了,却能够时常从孩子身上回忆起我的快乐砂小时代。
一位2005年毕业的学生在自己的简历中写道:我是一个爱国、敬业、和谐、友善中年人。
一位建校就入读的学生写道:我63年9月就读于砂小五甲班,65年夏季毕业考入长沙市十五女子中学,读完初一遇文革,69年I月上山下乡到岳阳当知青三年,72年1月招工回长沙。当过工人,检验员,会计。2002年在长沙无线电厂退休至今。作为砂小的第一届毕业生,我非常感激砂小学校和老师的培育,终生以砂小为荣!
其实,不论是否普通与平凡,表达一份感恩也是很可贵的。
还有一些校友很优秀,但是留言中却很低调。
一位2002年毕业的学生这样写道:他中学时代在21中,大学在湖南工程学院,研究生在中南大学,现工作于华为终端云服务,是一位普通人。
一位90年的插班生,说他遇到很好的班主任邓老师(不记得全名),在砂小度过3年,参加过篮球队、田径队、铜管乐队(大号),也代表过学校参加各种活动。中学和高中在二十一中度过,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现在的我成为一名项目总监。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事。
一位2011届毕业的学生写道:一直都以砂小为荣,还没达到让砂小以我为荣的地步。
校庆的意义有很多,除了显而易见的对学校文化的梳理,对成果的宣传,对师生的激励,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搜集整理完善学校的师生档案,建立完善的资源库,为每个人留下一段小学成长的足迹,也给学校留下一段清晰的发展历史。当我们这样定位去搜集校友的信息,并承诺公开信息一定要经过本人同意,那么,所有的校友都要填写,一个班、一个年级安排相关的校友去召集,就能更完善地搜集到信息。
大千世界,绝大多数都会成为普通人,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培养的绝大多数也是普通人,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事业,学校的眼中要有每一个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和学校。
单凭一腔热血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不同的人的理解,对事情有更为长远的目标,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来推事、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