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认为,一篇文章必须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所有下面章节支持的都是这个思想,自上而下的,只是有实际案例的具体思想,其目的是解释和保证。这里谈了三种结构,分别是:向上、向下、横向,注意这三种结构需要遵循相同的规则:
第一、上层次为下层次思想的总括。第二、每组具体思想要归属于同一范畴。第三、具体思想按照逻辑组织。
金字塔原理认为,通过具体思想的解释和分拆,目的的构建新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必须加以组织,符合逻辑范畴。如何检查是否属于同一组呢?文章建议检查能否用单一名词概括所有思想。
再谈逻辑顺序如何搭配,文中谈到四种逻辑顺序:
1、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演绎顺序)演绎推理中使用
2、第一、第二、第三。(时间或者步骤顺序)因果关系中使用
3、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结构或者空间顺序)结构评论中使用
4、最重要、次重要,再次,等等。(程度或者重要性顺序)类别组织中使用
联系到大脑的四种分析活动: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化整为零、归纳总结。
第二章 谈金字塔内部结构
金字塔总体是自上而下的、拥有一系列分支结构,规则非常明确。
问题是大部分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非常混沌,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思想,因此无法搭建金字塔框架。
这里我们要开始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即,梳理好自己的思想。本章读起来很复杂,但是总体的过程可以如下概括。
1、研究主题和分支主题的关系,纵向。
一般一维式的文章,从上到下,问题是思想是不同维度层次。原理认为可以采用提出疑问/回答问题的形式,让读者带着疑问、带着兴趣了解文章思想。传递新知识,提供新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将思想下沉,不断提供新知识、新疑问、新解答。一直到读者不再提出疑问,作者返回顶端,重新回答初始疑问。
举个例子:
这样表述可以让思想组织一直围绕在主题引发的疑问中,不光让读者、包括作者也理清思路。 P页例子图示
2、研究各个分支主题之间的关系,横向。
在同一层次表述时,需要让表述符合逻辑,拥有清晰的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演绎性思想组合,承前启后的论述,解释起来太复杂,举个例子
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里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里会死。
归纳性思想原理,相互关联,统一名词表述组中思想,举个例子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界、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界、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界。
总结相同,得出推论。
3、研究序言的结构。
序言的目的是确定初始性问题。虽然通过疑问/回答式让读者可以不断发起联系和对话。但是为了保证初始与读者的相关性,序言必须直接回答读者脑中存在的疑问。
个人感觉所谓的标题党就是这样,直接通过一些耸人听闻的、奇葩类的,引发读者情绪波动的序言类。
原理中提及的,认为序言开头提出的:背景+冲突+回答疑问。
这种类似于讲故事的,轻传播的呈现方式,确保读者和作者处在同一位置上。
再强调一遍: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这一连续性的直接传递正确信息的方法,能够让作者的思想重点放在最前面。
第三章 如何做(如何构建金字塔)
本章提到了两种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在金字塔的顶端,是句子的背景-冲突,引发读者的疑问(写作的动机),构建结果是回答。
一、自上而下法
梳理观点和想法,准备序言:
1、准备讨论主题(背景和冲突)
2、准备回答读者脑中疑问(面向哪些对象、回答哪些疑问)
3、回答读者疑问
4、准备好序言之后,将写作出的答案与序言对照,观察是否成立。
5、接着引发新疑问?确定用归纳推理或者演绎推理回答。
6、重复上述过程
注意将自己的思维带入到读者中。
二、自下而上法
当自己不清楚金字塔顶部时候,可以将思想层级下层,从关键语句中着手,按照自下而上三步走组织思想。
1、列出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可以列出思维导图帮助划分、理解。
例如:主题-疑问-回答-背景-冲突-新疑问-关键字要点-回答
注意:序言可以让读者了解全部思路,后面部分均为解释或者支持相关论点。
篇幅较长的时候,建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注意标题呈现某种思想或者观点。
三、初学者注意事项
1、如果先搭结构,使用自上而下法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作为写作者,你要明白自己要写的主体部分:背景-冲突-疑问-回答,最好先从背景开始构思,因为这样容易找到冲突-疑问。
3、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因为自己会陷入复杂和混乱的论证中。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不要在正文才告诉读者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历史事件不是逻辑思考的结果,也不能称之为思想。
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表述新思维-新疑问)。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只告诉读者知道的信息,不会使其对真实性质疑。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应采用归纳推理法而不是演绎论证法
第四章 序言(开场白)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作用为概述读者已知信息,将信息与要回答的疑问产生联系。
序言必须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引发作者的疑问,针对疑问给出答案。这样很容易构思出较短的文章结构。
1、为什么用讲故事的形式
大多数读者对于你的文章讨论主题不一定感兴趣,要让读者抛弃思想,专注文章内容,简单的方法:利用未讲完的故事产生悬念。
通过向读者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发读者的兴趣。
想要讲个好故事,就需要讲一个他们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故事。
从心理学上来讲,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容易让读者接受全篇思想。
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阅读至P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