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就成为一个管道,让不同的声音通过这个管道来发出。
在创意写作课上,老师让我们用不同的人称来书写,而不是「我」。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角度所看到的都是极其不同。
于是,老师就给出一个主题:一个男人和女人刚刚离婚
- 分别用3-4句话从女人、男人、儿子的角度来写;
- 描述具体的细节,融入到自己所写的话语里面;
- 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以及人的同理心;
- 避免俗套,写出具体的故事。
在创意写作里面,里面所发生的事情未必是我们经历的,但是我们可以「情感置换」,也就是把你经历其他类似事情的感受写在故事上面,譬如跟朋友非常激烈的争吵,这种非常愤怒的感觉可以写到争吵的情节里面去。
2
第一步就是制造「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
在这里如果使用「第三人称」来写作,变得更加客观,不过距离读者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一下子就感受不到内心的感受。
「第一人称」才能进入角色脑海的深处,而这个「我」才能让人产生认同的心理。
其次为了避免剧情俗套,可以尝试挑战约定俗成的模式,譬如离婚的男女不一定是敌人,也可以是很友好。出现剧情俗套或者类似,需要反思自己作品里面的人物构成。
(关于「人物构成」,芳芳建议可以看看「格雷马斯“行动元”理论」)
3
在课堂上还听了几位同学的练习,发现大家往往有这样的特点:
- 设计线索,譬如:行李箱,耳环(往往在故事里面很强的象征意义,还可以迅速切入情节、反复引用);
- 细节描写,用在动作和情节,往往可以增加作品表现力;
- 具象,减少概述和思考,加强场景描写让人迅速有一个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