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着走过的路,是无论如何都会记得的。
咖啡馆里,三五桌客人,其中离我不远的那一桌,是一对母女,听起来像是妈妈在给女儿辅导英文作业,妈妈声音很温柔,也很有耐心,貌似上初中的女儿英文确实不尽人意,一个“我要去北京旅行“的短句,问了几遍都未回答上。母女俩的性子可能是现在亲子关系的一个好样板,平平稳稳的解答,不急不缓完成了作业,偶尔还能听见妈妈细小的鼓励声,宝贝,快完成咯,我们一起加油等等。相比起来我那上5年级的外甥与我大姐的相处模式简直是狂躁病患者,没有一次母子俩能轻松愉快的完成家庭作业,小外甥的磨叽和大姐姐的跳着脚的河东狮吼每天都不间断上演。要说我大姐姐是坏人吗?那错了,她是最好的人,勤快又善良,从小就照顾我,满足我的各种要求,唯独在辅导孩子作业这件事上着了魔,难道这不是爱吗?咖啡馆里的母女,是爱。大姐姐母子,也是爱。这些都是每个人所经历的环境不同而反射出来的现状,将来这两个孩子同样会感恩自己的妈妈,一个感恩妈妈从小宽容的引导,一个感恩妈妈从小夜以继日的付出。
为什么要让自己独立成长呢?就是在紧要关头,可以凭意志维持一点自尊,站起来就走,不作无谓的纠缠。
同样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有的人勇于迎难而上,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慢慢学会独立。都是身边不同人的人生写照,不得不令人反思,今日局面,父母责任占几成?当今天,我们的社会往前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式文化出现,作为父母到底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也许大多数父母也在焦虑这个问题,有的人在想尽办法为孩子好而努力,有的人在想尽办法毫无改变之后选择得过且过。究竟是孩子困住了父母?还是父母困住了孩子?其实每个焦虑的背后都是自己困住了自己,不学会独立,永远没办法体会人生的趣味。作为父母如一味呵护子女,也是不可取,在温室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更难承担人生中的重要角色,别说与生命中遇见的其他人相处,就是与自己相处这件事都会变得糟糕,一个人如果不能自我独处,那会一直被焦虑和恐慌吞噬,直至变得尖锐或可怕。
子女要有自己长大的力量,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
又翻到孩童时的照片,一岁多的样子,不知道是谁将我靠坐在那种老式藤椅上,大眼睛溜溜的望着前面,对面可能是谁在逗我,小脸笑着,白胖啊,我一直觉得我是我家笑得最好看的孩子,不管开心与否,至少我是个爱笑的人,也许笑多了,会比较容易快乐。父母给了我很多宽容 ,让我有机缘早早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让我的人生路上坚持做自己,无谓攀高亦不怕下跌,修身养性,多读书 ,不断自我完善,拥有自身的能量,享受当下,也向往未来 。我爹不像是别人家的爹,也不羡慕别人家的爹,他就刚好配当我爹的样子,聪明而不世故,宽厚而不愚钝,文化不高,事业心不重,有点爱吹牛,也能反省自己,能接纳晚辈的意见,与亲戚朋友相处和谐,不会打着爱孩子的名义给我的人生指点江山,我们父女两人凡事都是有商有量,会相信我的决定。即使当我身处逆境中,也是一边担心,一边支持我的选择。在我别无选择的时候,我爹不像别人会劝我妥协,他只是希望我不要受委屈。所以即使见识过社会的无情和人性的丑陋,我依然拥有热爱生命的力量,我的家人功不可没。
活得精彩的,从来是拎得清情绪和现实的人。
人内心的能量与年纪大小无关,有的人到中年才发现困惑,有的从学生转变到成年人的迷茫,有的职场低谷也难以抉择。还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我们处在一个大多数人都会焦虑的时代,难以思考平静与从容,与自己性情符合的生活状态。周国平书里说过,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也许该适当的给自己试错的机会,一边成长一边思考,也许就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独立长大的人内心一定会更丰富,眼界一定更宽广 ,善于思考又有眼界的人格局自然不一样。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哪怕再坚持一会儿,身边的人一定会看见你自己的闪光,而不是父母老师或者外人给的光环加持。
一个人的生命,真的很短,务必坚持奋斗。
如果你现在正走在一条看起来没有未来的弯路上,记住一定要继续走下去,只有等你走完了,你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能没有人会帮你,那你只能靠自己,但什么都失去的时候,至少还有未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