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呢还是少花钱?
答案是:多花钱。很多人都有网购的经验,看似单价便宜,却在不知不觉中多买很多非必需的物品,尤其是碰到类似双十一的全民购物狂欢节,很多人真的是买买买停不下来,各种满减、折扣、跨店、津贴,活生生把每个国人训练成数学高手。
我本人非常喜欢网购,网购的东西相对便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买东西的钱花少了,事实是反而花得更多了。尤其是在双十一,我会买一些价值较高,而平时却不舍得买的商品,比如天文望远镜、无人机什么的。因为一方面,网购让我很容易买到各种东西,就像天文望远镜,除了网购,我还真不知道去哪里买,另一方面,网购的概念就是减少中间环节,于是让我们感觉买的东西价格更实,而不是被中间商赚取了很多,所以在心理上就更愿意买单。
同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可花,当然,我们提倡的是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当我们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同样的工作,我们就会多出很多时间来。
我们会把多出来的时间用在睡觉上吗?一般不会,除非是本身非常缺睡眠的人。因为睡眠并非越多越好,超过必要的睡眠时间的睡眠反而有害,所以我们肯定会用多出来的时间做其它事情。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大部分人的时间会流向刷微信、看短视频、打游戏等低价值的事物上。如果我们能把时间更多地引导到那些美好的事物上,比如看书、理财、健身、冥想、家庭沟通、人脉维护、听音乐会等高质量的活动上,我们的财务、身体、家庭等各种状况将得到更好的改善,人的幸福感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而追求幸福不就是生活的意义吗?
让用户多花钱的一个经营秘诀是:不给选择或者说不给太多的选择。大多数人并非产品专家,难以对各种选择给出专业的取舍判断,因此都患有“选择恐惧症”。人往往会不满足现有的,总是此山看着那山高,看到别人的类似产品某方面功能强一点,就容易喜新厌旧。欧米茄手表、苹果手机都是“少即是多”的成功典范。
所以,对于智能时间管理App的产品定价也是如此。原来考虑分为管理者版、员工版、学生版、退休人员版、全职妈妈版不同定价,看似贴心,但用户也可能很纠结,比如现在一个准备重返工作的全职妈妈应该买哪个版本呢?所以,我考虑就一个版本,减少用户在购买时的选择困难。
吴军博士把新的科技产品从出现到成为爆款的过程形象地比喻成“发现第三眼美女”,也就是第一阶段产品很性感,但毛病多,只有技术敏感人士才会关注、使用,第二阶段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价格昂贵,还不好伺候,只有富人才会使用,第三阶段价格亲民,才普及到大众。
时间管理解决方案也是如此,第一阶段出现了四象限法,看上去很美好,但真正用起来很难,尤其对事物的象限划分非常困难,所以多为精英人士所用,第二阶段的GTD法和八大维度法开始落地,但需要一大堆工具才能应用好,所以只有时间特别紧缺又有钱的人才会使用。第三阶段,当我们把三个模型集成到一个工具中,价格也能做到更便宜时,大众才更容易接受。目前,珍时时间管理App正是在做第三阶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