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火车缓缓进站,车上的人们已经整装待发,宋文俊是其中的一员。
"排长,你家是洪城的吧?离咱们这儿很近了,有时间你还是回去看看吧。"小胖凑到宋文俊身边低声说到。
"服从命令,听指挥!哪里有那么多废话。做好准备。"宋文俊说到。
小胖缩着脖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不再说话。
他们是从遥远的军营来到这洪水泛滥的国度,为抗战洪水而来。千万个受灾群众等着他们的救援,虽然他也忧心家人的安危,但是哪能那么巧就分到自己家所在的位置。宋文俊摇摇头。
随着口令,一队队的士兵,带着救援物资,走出车站,登上卡车,奔赴前线,一路颠簸,寂静无声。
中午十分,他们到达了一处县城——洪城,这里的洪水已退,但是地上到处的淤泥显示着它刚刚被施虐过。这是卡车能够到达的最远的距离,其他地方需要徒步而行。
宋文俊和士兵们一起背上背包依次下车,训练有素的排好队,等待命令。他们在车上已经吃过干粮。
这次带队的领导是连长张长江,指导员郑国光。两人正在抓紧时间和县里的领导相互了解情况。
这次部队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来到洪城抗洪,共120人,还带来了冲锋舟、雨衣、食品等救援物资。
洪城县城的洪水是退了,但是雨还在时断时续地下着,周边好几个乡镇还泡在洪水里,不知道多少人没有脱险。
特别是马良镇、来岗镇和南坡镇,这三个镇在沿河一带,受灾最严重,受困人员最多,急需要救援,而且在未来二十四小时还会再有暴雨,所以需要尽快转移所有受困人员。
听到这个情况,连长张长江和指导员郑国光向县长刘胜权要了县城地图,然后马上找四个连长商量布置救援事宜。
时间就是生命,连长和指导员命令一排负责马良镇,二排负责来岗镇,宋文俊所在的三排负责南坡镇,连长和指导员居中调度,所有救援任务要求在凌晨六点以前全部完成,然后他们就要奔赴下一个战场。
任务分配完毕,三排长宋文俊和其他几个排长各自带着任务回到排里,带领士兵拿好救援物资紧急出发。
路上小胖赶到宋文俊旁边小声说:"排长,刚才你怎么没有申请到马良镇呀?要是咱们去马良镇,你不就可以马上回去看看了吗?"
"别废话。赶紧跟上,救人要紧。其他有空再说。"宋文俊说。
小胖低估:"婶子都打了好几次电话了。这不刚好回来,回去看看怎么了?"
宋文俊抬起头,看看天,向拿着救援带的战士们说:"南坡镇离县城有二十里,由于大水,没法通车,受困的群众,急需要我们的救援,所以大家加把劲!"
"是!"战士们加快了脚步。
南坡镇在洪河的下游,是一个有着20多个村庄的大镇,村与村之间间隔近的有一两里,远的有十几里,面积很大。所以宋文俊把排里40名战士分成四队,分别到不同的村子去救援,从前往后循环往复,他跟着最后一队往前赶。
开始的救援还是很顺利的,可是越到后面,积水就越深,等他们到达王庄时,水已经齐腰,淌水已经进不去了,只能用救生舟才行。
他们划着救生舟,通过扩音器不断的喊话,发现有一家人被困在一间屋子里。
原来家里其他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个六十多岁的奶奶带着两个孙女在家,洪水来了,她们祖孙三人没来的及跑出去,就被困在了屋里。等他们赶到时,只见祖孙三人正挤在一张方桌上。老奶奶苍白着脸,紧紧地搂着孙女,两个孩子也是憔悴不堪。
他们就这样进进出出,一直忙到半夜,还有最后两个村子没有排查。宋文俊和战士们在空地上匆匆吃了点干粮,准备再进入一次把最后两个村子排查一边。
就在他们准备出发时,有一名女记者要求同行,小胖来请示宋文俊,他没有同意。
女记者找到他说:"宋排长,你好!我要求同行,是要记录下解放军救援灾民的瞬间,给大家做宣传报道的。"
宋文俊说:"不行!"
女记者问:"我给你们做宣传还不好吗?为什么不行?其他排那里我都已经报道过了,就剩你们这里了。"
宋文俊说:"不行就是不行!"说着就带着人走了。
小胖在路过女记者时,小声地和女记者说:"女同志,你别介意啊!我们排长是本地人,对这里地形很了解,也是怕被困的人多,到时候救生舟的位置不够,耽搁救人,所以才不同意你去的。你别介意啊!"
说完小胖跑着跟上队伍。女记者拿着相机想了想,没有再跟上去。
等宋文俊带着战士回来时已经时凌晨五点半,他们这次又解救了五名被困的群众。虽然没有被报道,但是他们还是高兴,因为他们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等他们安顿好受困人员准备休息时,宋文俊看到之前的女记者领着几个人走过来。他不由皱了皱眉。
"宋排长,你看我把谁给你带来了?"女记者说。
宋文俊抬眼一看,不由愣了一下。站在他面前的是他的父母和哥嫂。母亲抱着他默默流泪,父亲转过头偷偷擦了擦眼角,哥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样的!"
原来女记者听了小胖的话,决定先去采访一下宋文俊的亲人,等她找到宋文俊的父母时,才知道他家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回来了,而且他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家了,所以才有了他们的这次相聚。
这才是洪水无情,但是我们风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