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塑造,对学生来说,思想正确了,目标才能明确,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独立于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在教学中,流行一种观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在道德上受到了教育;掌握知识本身就是道德发展的过程。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它使人产生一种无忧无虑的自我安慰的心理。
生活是人相信,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的规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很好的回答问题,并获得很好的分数――这一切不等于道德教育。在知识转变并发展为信念时,才是教育的开始。只有真理知识激动人心,促使自己通过行动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信念。要掌握知识,珍重信念,缺乏这种具体知识,并不说明一个人道德上没有教养;而缺乏信念,即使有知识,也说明一个人在道理上面眉目不清。
作为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教育者,首先要看到知识与信念之间的区别。我们学习自然界和社会实际知识,是形成科学思想、社会思想、道德思想的基础。
知识通过思想变成信念。我们教师的任务是让这种转变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是学生不会成为冷漠无情的“知识需求者”。有的知识在思想上是中性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讲授这种知识的课堂没有思想教育。)如在讲述太阳系时,要是自己的语言对那些反对因循守旧、愚昧无知、反对在精神上奴役人们的思想家(布鲁诺)充满深深的崇敬之情,使学生产生为真理而斗争的思想家留下鲜明的印象,使青少年在头脑中产生一种想法:凡是真理,都是革命的。
又如讲授《雷雨》一课和《要使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明白许多自然现象,心中充满正能量,从而树立为探索自然科学奥秘,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又巜青蛙卖泥塘》一课,让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思想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存在于人的思维活动,行动与斗争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取决于教师、教育者和学校的精神生活,取决于学参加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如何?
第一:在学校和集体生活中,在教学和公益劳动中,充满时代精神,站在进步的一边。
第二:教师的思想与个性和谐一致。思想存在与书籍的字里行间,有的书籍像火红的铁块那样灼热,像阳光那样灿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思考知识。学生领会知识,思考自己。学生读书,独立思考书中的内容,思思就像滔滔不绝的源泉。书中所讲的道理,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火炬。
第三: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思想教育
我们常常通过班会,将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展现出来,这些学生也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他们常常在班级里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同时老师要表扬先进的个人,是学生成为真正的班级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从而带动一大部分学生。
第四:和学生进行好沟通教育。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
与人交流沟通,是最好的方式。通过沟通教育让学生感到自己内心思想的活动,还能给老师以了解学生的机会。个别学生因为毛病多,不良习惯多,会影响到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所以老师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就要下大力气,通过谈心,个别反思,然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思想决定一切,我们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从他的思想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我们也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力再高,品德不好的人将来也很难立足于社会。教师要严出于爱,严而不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遇事要有耐心。并结合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