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者的记录往往只能存在于胜者的记录中。《高卢战记》就是样本。
如果抛开《高卢战记》中本身所讲述的凯撒的征服过程。且不论这本书的译本出自谁手,但总体上字里行间依然还保留着古罗马的古意。在那些简洁明快的记述中,凯撒在高卢之战中所遭遇的处处受敌的危险始终贯穿这场征服之战。不过读者需要注意的是,凯撒在《高卢战记》中对敌手的描述是放置于与他平齐的位置。否则这本书不会流传这么久。高卢人的勇气与罗马人的勇气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勇气的持久性上,高卢人欠缺了一点。
《高卢战记》不仅仅是一场征服之战胜利者的功绩表,也同时是古高卢的写照。可能阅读《高卢战记》最大的难题就在于要记得住如此之多的部族名称。否则读者很容易失去目标感,变成只有凯撒清楚知道他的对手是谁!从这一点上看,高卢地区并非地广人稀,一片荒芜。在《高卢战记》中的资料显示,在那时高卢对于罗马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在天灾歉收的年景中,高卢的部族一般都会采取南下就地取食的措施,当罗马城修建起来的时候,高卢地区的部族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游牧阶段。而游牧民族四处迁徙的习惯对于定居部族来讲,则是代表这危险和伤害。
即便我们现在想象公元前50年的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困难,我们当然也可以把罗马人、高卢人、日耳曼人、不列颠人想象成为“蛮族”一类的人物。但在《高卢战记》中记述的凯撒所经之地都是有其主人的。而且各个部族依然有着自己的秩序和生活方式。同样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同部族之间的劫掠、残杀。但那个蛮荒的世界里还是存在着秩序。否则凯撒的高卢之战不会如此的凶险。《高卢战记》中记录的有关高卢人的内容,现在读起来都多少还是有些超乎我们的想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照当下的自己,就会充分的明白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更替速度明显的加快了。
透过《高卢战记》的内容去观看公元前50年前后的世界,是凯撒的这本记录给予读者的馈赠。在罗马人口口声声中的蛮族,并非荒蛮到底。站在高卢人的立场上,自由与反抗也是《高卢战记》中记录的主题。因为高卢人也清晰的知道彼时世界的规则是由胜利者制定的。而被征服的背后,则有可能带来的是臣服和不自由。这一点也决定了凯撒对高卢的征服过程异常艰难!
站在《高卢战记》中记录的凯撒和其率领的罗马军团的立场上。一定会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说实话,在阅读《高卢战记》中要时刻保持这样的疑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一支六千人的罗马军团是如何保障补给和供应的,罗马军团在挺进高卢之时有道路吗?他们采用的何种语言来沟通的。不同的罗马军团之间如何做到消息互通的。暂且抛开战争本身,这些疑惑其实在《高卢战记》中故事中随处可见。不过也只有在罗马军团一方,我们才可以看到有关距离的记录,例如两个军团之间相距多少罗里?壕沟的深度和长度有多少?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往往是罗马军团制胜的关键。而一罗里的计算方式为一位罗马成年人在不背负任何物品下行走一天的距离。同样,罗马人计算一天的方式与高卢人计算一天的方式还是不同的。这些微小的差异在阅读《高卢战记》中都不能轻易的放过,因为胜负就在其中。
凯撒在高卢之战中采用的分化部族、各个击破的策略可以说相当的有效。对于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而言,罗马人想要通过局部战争至多完成臣服,而不是占领。在《高卢战记》中罗马军团的“筑营”可能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罗马人在当时掌握的工程技术在“筑营”方面展现无遗。对于罗马军团来讲,只有“筑营”才能为其安全提供最后的依托。这一点也让我想起在中国的“天平天国之战”中,曾国藩带领的“湘军”使用的方法就是“深筑营”。在湘军战史中,曾国藩对于“筑营”的事项可谓殚精竭虑。而且事实上,曾国藩在“湘军”战法上的筑营一策相当的有效。不过在《高卢战记》中,罗马军团的工程技术想必会让许多读者瞠目结舌。
在整部《高卢战记》中最为精彩的一战当属“阿莱西亚之战”。对于凯撒和罗马军团而言,这场战争中有可能出现的腹背受敌的局面出现在凯撒的盘算中,而对于高卢人和其统帅维钦托利而言,这场战争只关生死。有关阿莱西亚之战的详细现场报道可以参看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不过透过当事人凯撒的记录,我们也只知道其实在他心里也曾闪现一丝惶恐。而对于维钦托利而言,他实在是缺乏一支后背队。只能说有时候胜负,除了是人事之外,也是天意。从《高卢战记》的中间部分开始,凯撒的主要对手就变成了维钦托利。这是两位旗鼓相当的对手。凯撒的分化部族、各个击破的战略,被维钦托利诱敌深入、分散击破的策略所对峙。只是到了阿莱西亚这里,还是需要通过一场面对面的战争才能解决。
有趣的是维钦托利这个人。维钦托利在阿莱西亚山上绝望地目睹了高卢援军的覆灭。他的军队已经弹尽粮绝,无力再战。在此战之后的第二天,维钦托利举行了一次集会,在会议上,他说到:“我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谋求我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争取高卢的独立、在场所有人的自由。但是,现在,既然命运之神没有眷顾我们,既然我们不得不屈服于命运。那么,我愿意奉献出我的一切,你们可以随意处置我,为了取悦罗马人,你们可以直接杀掉我,或者将我交出去。”于是,高卢人决定投降。
第二天,凯撒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他端坐在高台之上,投降的高卢人在他面前鱼贯而过。最后出现的是维钦托利,他穿着自己最华丽的战袍,坐骑也经过精心梳理;维钦托利策马来到凯撒所坐的高台前,绕台一周,然后跳下马来,解开身上的铠甲扔在地上,最后安详地坐在凯撒的脚边一动不动,直到被罗马士兵带走。高卢人有组织的抵抗至此结束。维钦托利被囚禁六年后,在公元前46年作为凯撒的战利品拉到罗马城游街,然后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处以绞刑。公元前44年,凯撒在罗马遇刺身亡,仅比维钦托利多活了两年。
不过我们想不到是,维钦托利在一千八百年之后,又重现回到法兰西帝国的视野中。我们现在看到有关维钦托利的油画、塑像多半来来自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在《高卢战记》中其实我们还可以补充更多我们已知的历史,面对公元前一世纪已经成型的罗马帝国,高卢人除了臣服的命运几乎没有更好的选择。高卢人在《高卢战记》中所表现出来的随意组合的形态让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多少带有悲壮的色彩。我们在每一处记录战争的文字背后,都可以听到恒古流传的哀嚎声,是失去生命的哀嚎,也是失去自由与土地的哀嚎。凯撒在记录罗马军团列阵砍杀时是带有赞许的成份的,而对面的高卢人也同样贡献了他们的勇气和坚持。我唯一动容的地方就是在《高卢战记》中记录两军对阵的地方,凯撒以超过平素的平静来描述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在战场中的罗马人与高卢人,勇气和荣耀是彼此以命相搏的神。
说实话,这种对于勇气和荣耀的认知,在经历两千多年之后是什么样呢?我们当下的人是否还能想起诸如勇气、荣耀、尊严、自由这些词语在我们的血管中留下的烙印仍在否?我们可能忽略的是,在被我们认为的野蛮时代里,这些词语也曾经如此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