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夫,他靠种田为生。但总是嫌自家田里的禾苗长的太慢。他用尽了各种办法,如浇水、施肥等,但秧苗还是长得很慢。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怎么才能帮着禾苗长高呢?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农夫早早来到田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了一节。他从早晨干到太阳快要落山,累的筋疲力尽。可看着都“长高”的禾苗,他心里很高兴,自以为这办法很高明。
回到家后,农夫美滋滋的对家人说:“今年我们家的庄家一定比别人家的长的快。”妻子问他用了什么办法,他骄傲的说:“我今天为了帮着禾苗快些长高,把他们都往上拔了拔。”他的儿子听了,晚上跑到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就引申出了“揠苗助长”这个成语。
这则成语也作“拔苗助长”,意思是把禾苗拔起来帮助他们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