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来聊天时,妈妈总会有意无意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考了编制,别人家的孩子月入过万,别人家的孩子嫁给了一个有钱老公诸如此类。
然而作为成年人,每句“有意无意”的提及,都只是显现出蓄谋已久的真实内心罢了。
没有抱怨,但句句都在抱怨。
从大山里好不容易走出来的父母大概不会明白,他们用一次又一次劳力置换出的流着汗的“辛苦钱”,省吃又省穿,供了子女上了大学,不说成为成功人士,为什么至少走上一条安安稳稳的“铁饭碗”之路都如此艰难,要知道,这可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工作。
不考编,你的学历便是白费,简直是浪费了我对你多年的“栽培”。
说道“栽培”,我们自身资源薄弱的家庭,父母花了那么多心力将你养成人,给你吃,给你穿,给你学上,尽管资源薄弱,但这大缸里仅有的那么点水,也几乎向你全部倾斜。
一共10块钱,便把8块钱都投资于你,父母当然非常希望这笔投资会孕育出不一样的一些东西。
而你最终没有产出这样的结果时,父母的失望,也是必然。
而物质资源丰厚的家庭,他们拥有的足够多,尽管在投资孩子身上也花了很多钱,但那也仅仅是他们资产中的一小部分,花就花了,没有具体回报便没有回报,当然有回报更好。
实际拥有与投资巨大的占比落差,让底层的父母更加接受不了,孩子是一个普通的人。
时代的差异也让他们无法想象,体制内这样福利待遇好,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还能有人不去追求?
只供养,不教育,也没有能力教育的家长,此刻的信仰开始崩塌,觉得自己多年以来的投资都成了一个“空中楼阁”。
但是我仍然认为他们是伟大的,他们从深山中走出来,就已经花费了几乎半辈子的力量。
从泥土屋到镇子上的商品房,他们已然实现了他们那个年代的阶级跃迁。
而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跃迁,其实也正在悄然进行。
另外,姐姐有一句话让我很深刻,他们经常会因为你没有得出他们想让你得到结果,会说“你这些年的学真是白上了”,但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学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