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说|你知道你在玩什么“游戏”吗?

最近做了一对夫妻咨询,丈夫说结婚前,妻子的脾气比较火爆,但自己还能招架的住,结婚后,妻子的脾气更加火爆,已经招架不住了,她就不能成熟点嘛。上次去三姨家,你……(丈夫开始细数生活中的那些琐事)。妻子听了很是生气更是委屈,喊出你什么事都说我不懂事,你以为你是我爸啊?别人都说我脾气好,就你说我脾气很火爆。我以前这样,你说我纯真,真性情,现在你说脾气更加火爆。我认为丈夫婚前婚后变了一个人,认为男人也很善变。丈夫叹了口气,什么也不再说了。

听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本书——《人间游戏》。


《人间游戏》九洲出版社

《人间游戏》这本书非常有结构地介绍了游戏的标题、目的、角色、心理动力学机制、步骤等,并尽可能地列举了相关的各类游戏,配上形象生动的案例,让人一看就比较有共鸣。作者艾瑞克 伯恩把对话中对话者的角色分为(父母)、(成人)和(儿童)。对话者会在对话过程中随时切换角色,玩各种各样的游戏。通过角色的交换和不同种类的游戏来维持这种沟通的形式。每场游戏便如同一场戏,如果人们遵守规则,不破坏游戏进程,那么最终便会产生一个可预测的结局。

而这对来咨询的夫妻,一直都在用这个“游戏”的方式在沟通着。丈夫作为刺激者,说“你不能成熟点嘛”,这就是父母的自我状态在说话。之后开始细数生活锁事,开启了成人自我状态。

互补沟通

而当丈夫用一个父母自我状态作为刺激源,接收这个“刺激”的妻子并没有用同样的父母自我状态去反应,而是用儿童自我状态去反应,这就是沟通无效,并产生矛盾的地方。如果沟通像图中的互补沟通一样,刺激者用什么状态,反应者同样用什么状态,沟通就还蛮顺利,可以一直沟通下去。正如书中所述:

沟通的第一条规则是,只要交互作用是互补的,沟通就会顺利进行。只要交互作用一直互补,原则上沟通就可以无限期地进行下去。与之相反的规则是,当发生交错的交互作用时,沟通就会中断。

最后丈夫沉默,不再回应,就是交错的交互作用,沟通中断了。我便开始把这位丈夫引导到成人的状态,同时共情了妻子,并同时引导到成人状态,他们才继续交互沟通了起来。

回忆起这个咨询,看到两位非常生气的沟通模式呈现在眼前,不仅想起这本书,也开始回忆起更多不同的夫妻咨询,不论是在咨询室吵上天,还是在咨询室保持的着冷战,其实都在也各自上演的是类似的沟通模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