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文者自负
《兰台别记》(十六)被混淆的“三義庙”与“三義祠”
平原县历史文化渊源流传,又因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此任职,招兵买马并广交人脉,如北海郡孔融、河北冀州袁绍、清河郡张氏,绎幕县(今平原王杲铺镇一带)的房氏、俞县(今腰站镇一带)崔氏,等世家士族族,为后来帝王基业打下基础。也因此在平原县留下许多传说,如“鞭打都邮”就是在平原郡治下高唐县(旧治在今天禹城县伦镇),刘关张“桃园结义”故事也是在平原广为流传。因此在隋唐开始有建祠祀以祭奠地方先贤之风,多成“三義祠”,北宋时开始于“三義祠”或“三義庙”并称期间,而元明以后期,关公地位不断被加封,直至称“关帝君”,祭祀级别与孔庙一样为最高级别“太牢”祭祀,所以“三義祠”演变成专称“三義庙”,清代也称“关帝庙”。因“庙”与“祠”虽一字之差,但级别就不一样,“庙”有级别、多神圣威仪感,所以平原人又另外西门外新建一个“三義祠”。现在网上好多在写平原县文化时把“三義庙”与“三義祠”混淆一起,更是把古人留下的文章拼凑罗列,出现张冠李戴问题。
首先,我们先把“庙”与“祠”概念说清,才好讲明“三義庙”与“三義祠”。
第一,“庙”是有国家严格的等级规制,“文庙”“关帝庙”与皇家“太庙”都是最高级别祭祀(暂不论建筑规模)。“祠”更多是半官方以及民间的“祠堂”,没有规格要求。
第二,“庙”祭祀更有庄严仪仗形式,人进去有严格礼仪要求以及进出路线,更不能在庙内“指点江山”侃侃而谈。“祠”内就没有过多束缚,可以抒情感慨舞文弄墨。
第三,“庙”多为祭祀皇室祖先和有神明之力的鬼神场所,或敕封文人武将,更为神灵之感。而“祠”就如同纪念伟人名仕以及家族之祖先而建供奉之舍,如祠堂。
古代平原百姓从不缺少对神灵之祭拜,更不缺英雄“忠義”之崇拜,所在县城南门外建有“三義庙”,以国家规制来祭祀。又在西门外建有“三義祠”,供百姓朝拜,为过往文人骚客所瞻仰,在舞文弄墨之间为平原历史文化留下宝贵艺术财富。
先看历史文献乾隆版《平原县志》中记载,幸好同时出现在“祀神”篇中,原文如下:
“关帝庙”,在县南一里,旧名“三義庙”。明嘉靖中重修(参议张杲撰记见《艺文》)。清国朝康熙九年(即1670)毁于火,三十一年(即1692)重建(有碑,邑绅朱泗滨撰记见《艺文》)。祀汉昭烈、关帝、张桓侯,旧以五月十三祭关帝,于次进春秋阁(顺治十七年邑诸生郑腾云尝修之,记石尚存)雍正三年(即1725)奉诏:春秋祀以太牢。
“三義祠”,在西门外淳熙寺右,亦祀汉昭烈、关帝、张桓侯。明弘治十四年(即1501)知县朱良建,万历十一年(即1583)知县乔起凤重修,增前后厅各五间,前创桃园,以为宴游之所。
从原文记载中可知道,两者方位不同,作用也不同,所以常备现代人混淆,更是张冠李戴的乱拼接文章。我们再从历史上捋顺来龙去脉。
“桃园”,最早记载今城西北十五里处,此时为隋朝统一全国,时驿道上建立的桃园驿。唐朝关羽开始入“武神庙”内,只是一般武神而已。早在南北朝北齐时平原县城从张官店北迁今治所,版图整体北移二十里,向北收并绎幕县及鬲县一部分,南面则让出一部分给禹城(禹城是在北魏拓跋宏时迁来的,平原县北移,高唐县西移,才有现在版图禹城)。唐初就出现了桃园村的“三義祠”和“三義亭”,这才符合现在地理概念说“城西北十五里”。所以说这里记载“桃园”位置只是隋唐时期距离位置记载,并不是东汉三国时期的距离位置,或者说此地三国时属于平原郡非属于平原县,但不影响“桃园结义”,因为刘备还当平原郡相(州郡二把手),所以到此地桃园也是合情合理。
随着北宋时对关羽追封加级,由“侯爵(汉寿亭侯)”晋升为“公爵(忠惠公)。所以平原人改建庙于县之南城外,就称有“三義庙”(又称三义阁)一座,专门祭祀“刘关张”三人合祭的庙宇。元明清更是一步步追封,称“帝君”。明嘉靖中重修,有碑文,清国朝康熙九年(即1670)毁于火,三十一年(即1692)重建(有碑文)。祀汉昭烈、关帝、张桓侯,旧以五月十三祭关帝,于次进春秋阁(顺治十七年邑诸生郑腾云尝修之,记石尚存)雍正三年(即1725)奉诏:春秋祀以太牢,每岁五月十三日祭,春、秋仲月二祭,祭日遵钦天监选择颁行用制,因此也称“关帝庙”。庙址在今平原师范附属小学教学楼处。
现在文献留下关于“三義庙”文章就两篇记传性碑记:明代山东右参议(钟陵人)张臬《重修三義庙记》、清代平原人朱泗滨《重修三義阁建醮碑记》。如写诗歌,题目都得加“谒”字而表达庄重感,如《谒刘先主庙》。
最看“三義祠”,记载更清晰了,为便于民间活动的先贤瞻仰,亦祀汉昭烈、关帝、张桓侯,在西门外淳熙寺右(即现在人民医院西帝景城)于明弘治十四年(即1501)知县朱良新建,万历十一年(即1583)知县乔起凤重修,增前后厅各五间,前创桃园,以为宴游之所。因少官方束缚,所以流传的诗歌很多。如:明代德州知府邢奎(黄梅人)
《三義祠》、明代山东副使张珩《三義祠》、明代知州朱绅(费邑人)
《三義祠》、明代石泉道人(隐士)《三義祠》、德州学正李良机(太湖人)《三義祠》等
本人:南雁北望,古诗文爱好者,家乡文化的整理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以清代乾隆版《重修平原县志》以及万历版《恩县志》为基础选材,保留原文风貌,只做标注,以及配置重要.文献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