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首先蕴含了科学理论体系和科学思维方法,且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暂时无法实现的、富于浪漫情怀的幻想,就像庄子提出的逍遥游,体现了对自然对宇宙的敬畏和谦卑之心。
近来随着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叫好又叫座,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和商业符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幻”已然成了“扑朔迷离”、“天马行空”、“深奥”的代名词,事实真的如此么?旅行者从距地球64亿KM的地方回望地球的一张照片曾引起轰动,新浪新闻中心甚至有一个专题来汇总从太空回望地球的图集专栏(http://tech.sina.com.cn/d/focus/spacephoto/earth.shtml)。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是科幻独一无二的角度,是一种无论科学、哲学亦或宗教都没有的认知能力,用这种角度来看待现实十分触动人心。电影《超体》中从无到一,从一到世界,从世界到一,最后归于无。心里有一种巨大的感动。这个电影想表达的其实是生命的意义。
举个用科幻的视角看待环境和经济的例子,面对今日现有资源与发展需求的矛盾,第一步:倘若用科幻角度来审视,我们会得到“去太空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解决方案。因为外太空空间广阔无垠、资源种类丰富、污染问题易解决等,早在1977年,便有两位科学家定量研究太阳系中的资源数目,其结果自然是乐观的。但反观我们现在对太空的开发仅作为一种象征行为,远非一种经济行为。第二步:现有的观点态度。大家都知道,就是用环保的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步:我们不妨用科幻的态度来看待现实的做法。我们再看旅行号回望地球图,我们知道地球在太空中是一粒沙子一般的存在,在这样一个微小的世界里去维持一个生态系统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可能唯一的路径就是放弃发展。但我们细究一下,就不难发现,环保的这条路与外太空开发都是一条冒险的路线,无论是从政治方面去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去考量。
我们可以从历史沿革去寻求思路。外太空开发非常类似于大航海时代的漫漫征途。一样前途叵测,一样令人兴奋与痴狂。而这其中的佼佼者——哥伦布的成功是源于什么呢?伊莎贝尔女王,她将自己的首饰典当来资助哥伦布的航海行动。这是一笔伟大的投资,甚至有人说世界是从1500年开始的,因为到那个时候人们才知道世界的全貌。而哥伦布航行时的帆船好比郑和远航时的一艘救生艇。目标和眼界才是决胜的关键。我们现在就处于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前夜。我们的处境似乎更为有利,因为我们是真实地探测过外太空的。
再举第二个例子:用科幻的视角看待社会和政治。可能和我们日常认知不同:科幻小说可能是比政治小说政治意味更浓的一种体裁。政治小说更多的是在用政治的舞台去将一个并不那么严肃深刻的故事,而科幻小说是直接去叙述政治生活的。科幻体裁因为其本身源于科学,更多地与民主结合在了一起,这一方面源于科学对事实真相的肯定与尊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科学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可能。但也正因为如此,科幻当中的社会其实是多种政治体制并存的。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能触及到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放到宇宙空间中,可能就是不适用的。而谈到科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不得不提到历史微积分。整个历史是从现在开始的,然后走到终极目标,整个过程是曲折的。但我们截取其中一个片段,会发现这一段近乎是直线的,我们要到达的就是一个局部的阶段性胜利。试想是不是很多决策者都是为着这一个个阶段性胜利而奔走呼号?科幻则不是这样,它考虑的是终极目标,并从现实角度去考虑如何实现。但回过头来,漫长曲线的每一段都值得我们去思虑,这就是科幻文学中存在诸多政治形态的原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也正如电影《超体》所展现的,当一个人不再受控于欲望、恐惧、虚荣、羞愧、内疚、自责,甚至快乐、甜蜜、热情时,他便不再执着自身有别于他人的特殊性,不再焦虑自我的存在有无价值,他会感到世界是一体,人类与所有生物生生不息,他会平静面对庞大的时间,同时享受着造物者赋予世界的每一刻的美。
#笔记侠-宏英-翟宏英#橙子学院码字岛第六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