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读特级教师蒋军晶的《作文9问》,又学到了一些写作教学的妙招。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流水账,写的挺长,但是不细,不详。为解决这一问题,蒋老师给出了四个妙招,分别是:
想做先不做,想会先不会,关子卖三次,波折在心里。通过这4个妙招就可以把文章写的一波三折。
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有一些人想做一些事情。比如想做点好事,可以先写出心里面如何抗拒,加上这一心理活动的描写。故事情节就丰富多了,也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写学会了什么,比如说我学会了洗衣服,可是如果学的太快,学得太顺利了,那就没啥写,文章也就没有意思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重点写不会的情景,把不会写的更详细,放大学习中的困难,再设置几个悬念。这样写就有意思多了。
很多文章写的短,写的不够曲折,就是因为不会买关子,有时候一个普普通通的情节买三次官司,文章就立刻生动起来。
比如今天一个同学请假没有来,关子卖三次,文章里就会出现:
难道是他昨晚作业没有做,害怕今天到校后老师批评,所以吓得不敢来了吗?
难道是他生病了?昨天好像就有点咳嗽,这是今天去医院里治疗了呢?
莫非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他转到其他学校了呢?我们都还挺想他的,真有点舍不得他离开。
卖关子通常用到,难道……难道……难道……莫非……莫非……莫非……
卖三次关子,设一系列悬念,既写长了文章, 又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有些简单的事情,本来三言两语就可以说说清楚。
那写这些事的时候,孩子们往往没有啥写啊,那写这样的文章时,就要放大心里的波折。
比如写自己第1次演讲,可以先写自己准备阶段的兴奋害怕。在写自己上台时的紧张,慌张镇定,最后写自己,因为有了信心,所以收获成功的喜悦。
这些心理活动,就可以把一瞬间的所思所想,写出丰富的内容。
姜老师的这些妙招确实很实用,就给那些不会写作的孩子指明了方向,要是再多加练习,孩子们笔下的那些事就定会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