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你到底是什么样子!
作者:不古先生
刚参加工作的同事小米,最近总是闷闷不乐。我问她是什么原因,她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一天,她突然拉住我问:不古,你说,人生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啊!我愣了一下,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她的问题。
人生,多么庞大的一个课题。
我不禁想起了我刚毕业的那一年。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刚毕业就通过了家乡公职人员招聘的考试,拥有了一份相当稳定的工作。在亲戚朋友的羡慕当中,我很开心地度过了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后,我发现这份工作虽然稳定,但是毫无挑战和趣味,每天总是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生仿佛转眼就望到了底。
那段时间,我开始厌弃这份工作,甚至连同人生也一起厌弃起来。曾经使我兴奋的东西也渐渐索然无味,我不断追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天,与我同届的朋友打电话来问我,你质疑人生的意义么?有没有想过死亡。我说,有!
他与我刚好相反,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一年多来,除了一事无成就是暗无天日的加班。他说他很累,重压之下仿佛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木偶,任由生活和工作摆布。我们一边感叹人生不易,一边唏嘘着鼓励彼此,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这样对于人生的质疑会跟随我们多久。
当我看到小米眼里的焦躁和迷茫,仿佛看到了那时候的我,或者说是那时候的我们。
记得我曾读过一本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一蓑烟雨任平生》,里面有几个章节是专门探讨人生意义的。我一得此书便如获至宝,可当我一囫囵地读完之后,我颓然发现,原来,季羡林先生定义的人生竟是如此。
我的这份落寞,并非因为季先生对人生的定义不入我眼,我万不敢如此托大。这落寞大概是来自一个久病之人欲求良方的欣喜遇到了水土不符阻碍而产生落差。于是,我终于明白,人生这场戏,主角是自己,自然声调也应自己掌握,没人能代你定义。
其实,质疑人生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是常常出现的,它时常出现在我们角色转换、生活环境改变等情况下,或如毕业,或如结婚,或如生子,或如离别。
《我的前半生》中说:人的本能都是希望探求更多生命的外延和内涵。所以,当这种探索受到了桎梏,对于人生的质疑便由此产生。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质疑是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与现实情况相遇或发生冲突而产生新想法的思维活动。所以,如果产生质疑,说明我们的生活远未达到我们对它的期待。那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你能在这样的追问中得到答案,那么,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填补其中的差距。
我曾试着这样追问自己,后来发现,我只是讨厌自己的周而复始、一成不变。于是,我决定从最细微处开始改变,我换了发型、换了穿衣风格、换了口红香水,我买了很多新书,拿起了闲置了许久的画笔,弹起了吉他,去了很久前就像去的地方旅行。最后,你们一定认为我会辞去那份枯燥无聊的工作?其实,我并没有。因为我发现,我的改变已经足以激发我对于生活的巨大热爱,于是,我在那份无聊的工作中也找到了乐趣。
后来,我给那位在大城市打拼的同学打电话,我很开心,收到了他的好消息。他说,他的第一次改变是从请假开始的。高强度的工作终于让他累倒,他请了一天假,在家里整整睡了一天,醒来时他发现,不是生活亏待你,终究是自己亏待了自己,于是,他努力工作之余也让自己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实在不行,就干脆请假去放松,他发现,这样一来,工作反而比平时更有动力。
其实,我们常常会被生活蒙住眼睛,以为一味地沉溺眼前就是努力生活。其实,人生漫长,何妨停下来望望远方,掂量一下想得与所得的分量,知我所想,方能行我所行。
人生的样态很多,没有人能完美复制其他人的经验过好自己的的一生。人生的样子,终究只是藏在你的思索与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