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2期“守”专题活动。
秋风带着丝丝凉意闯入庭院,细碎的小黄花漫天飞舞,飘落在草地上,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我伸出手去,接住一簇花序,它那么小,那么弱,它即便在我掌心也没逃过秋风,它瑟瑟地抖着,抖着,随即又无奈地飘走了。我的目光追着它而去,可它落入灌木丛中不见了踪影。
立秋已久,这是第一场凉意,也是院子里的第一场落花。
我不忍再看一眼那些簌簌落下的花儿,仿佛那是一场繁华正在落幕,罢了,罢了,大约是因为我自己心绪不佳吧。
从图书馆回来到现在已经一个半小时了,我没有打开今晚读书会要准备的资料,也没有去修改明晚讲课要准备的课件,甚至没有走进书房,没有打开电脑,而是站在这里发呆。
然而,我并未从这一场“发呆”中获得宁静,反而更加心绪凌乱,简直乱如秋草。
我很久不曾这样了。这一年来我都充满了希冀和干劲,尽管知道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我知道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次的心乱如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约是那天开始吧,有人和我说了要入行就得混“圈子”,找关系,抱大咖的大腿,拼命自我营销诸如此类的事情,恨不得让我立马就加入他们的“圈子”。
在职场混了十来年,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个社会的规则呢?
只不过,我之前一直认为,目前自己还在学习和积淀的阶段,还没到去混圈子的阶段,如果不是抱着“马上、快速、必须挣大钱”的心态,又何必汲汲于趋之若鹜地去混“圈子”呢?
所以,我的焦虑正好证明了,虽然我一直在压抑自己,但我也还是有一定的“成就动机”,也想要把事情做好,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我依然在乎那种被社会认可的价值——就像我之前在原专业领域一样。
我本来以为我离开那个领域,取下头上的光环,就终于可以卸下了一身重担,不再对自己高要求,可以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目光,痛痛快快做一个自由的灵魂了。
但是实际上,在那个人对我说那些我不爱听的话的时候,我还是意识到,我没有完全摆脱“成就动机”,这种“成就动机”依然或多或少在鞭策我,让我认为世俗的“前进”才是“对”的,才是“应该的”。
但是,当“前进”的条件和我的价值观起了冲突的时候,我依然会焦虑。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有幸在于,我现在会明白,这种焦虑来自于二者之间的冲突,而解决冲突的方法和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冲突”理论异曲同工。
费斯廷格认为,当我们的认知系统中,有两个不协调的观点时,系统为了趋向于恢复平衡,要么改变其中一个观点,要么同时改变两个观点的强度,要么,引入一个新的角度来弥合原有认知的鸿沟,这样方可缓和冲突。
所以,让我好好想想,如何将这个理论迁移到我的问题上。
首先,既然我无法改变冲突双方——我既无法摆脱“成就动机”,又无法强迫自己改变核心价值观——那么,我是否可以将“成就动机”降低一些,而且,对于我所恪守的那些价值观,我可以继续坚守,但是无需过于刻板,也要学会变通。
再者,或许我可以引入一个什么样的新角度来缓和之前的冲突呢?或许,我可以重新定义“价值”和“成就”,重新评估“被世俗社会认同”的重要性,当自我内核变得更加强大,来自外界的认可或许会变得不在举足轻重。
这样看来,我并非绕进了那条老胡同,而是有不少路可以选择。
想到这里,我似乎有些豁然开朗了。或许,安守初心并不是自始至终的固执,根在那里,心在那里,树叶随风摇曳,黄花飘飘洒洒,根也依然在那里,心也依然在那里。
窗外,风停了,草丛里的落花离根那么近,瞧,它们正欢快地眨着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