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象

自我意象

  分类: 心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7ea99e0101m9x0.html

所谓“自我意象”就是一个人对自我所刻画和认可的自我“图像”或“肖像”,是人对自我是什么人,能干什么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意象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上,如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欢乐和痛苦的经验,荣誉和屈辱的经验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馈中,特别是童年、少年的独特经历下不自觉地形成的。

自我意象可分为积极的自我意象和消极的自我意象,前者是对自我的正性评价,如自我接纳、自尊、自信、自爱、善于克服困难等;后者是对自我的负性评价,如自我否定、自卑、压抑、自暴自弃、脆弱、意志力薄弱等。

 自我意象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自我意象是行为的基础。

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包括他所营造的人际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一个人会按着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去行事。

比如,你认为自已很有能力,能胜任某门学科的学习,那么你就会饶有兴趣、信心十足地学习、应试,发挥自己的潜力,否则,就可能兴趣索然、畏首畏尾,压抑地学习、应试,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力。

可见,不同的自我意象对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有着消极自我意象的人倾向于搜集失败的信息,他们对失败总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总有不如人之感。

相反,具有积极自我意象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克服困难,赢得成功。善于从失败中获益,并及时淡忘失败的痛苦。他们善于搜集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励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

许多人在学习和应试中非常努力,却收效甚微,经常遭受失败的痛苦,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具有的消极自我意象。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象影响着学习的效率、情绪、潜力的发挥,以致最终的成功,它是决定人们行为效率的动力机制,是决定应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改变消极的自我意象,就会增加应试的难度和压力。

二、 自我意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可以改变。

自我意象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存在于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人表现不佳,如焦虑、自卑、紧张只是消极自我意象的外在表现,如果消除这些不良行为,集中于行为层面的改变是不易奏效的,必须集中于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意象,方可取得长久的效果。

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先驱之一普莱斯科特·雷奇在自我意象的改变上做了最早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他的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一个学生在100个单词中拼错了55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但在第二年,他的各科成绩平均91分,是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经过实验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成为全优生;一个女生拉丁文考试四次不及格,同学校的辅导员谈了三次话后,就以84分的成绩通过了。为什么会取得如

此明显的效果呢?

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它是整合一致的体系。与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会受到排斥而不能引导行为;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会被采纳而引导人们的行为。个性的中心或者说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象”。假如人的自我意象是消极的,成功也被解释为偶然,失败则解释为必然。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收集佐证强化自己消极的自我意象。因此,改变自己必须改变自我意象。

如果学生对某门科目的学习有困难,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首先改变自我意象,改变自我观念,从消极的自我意象变成积极的自我意象。随着这种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也就会随之改变。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不仅要把应试视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要将其视为自我与自我的竞争,是旧我与新我的较量。应试准备的过程是不断改变旧我,塑造新我,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过程;应试的临场发挥则是充分展现新我,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如果自我意象的改变作为应试准备的重要内容,那么,应试过程就是自我超越和发展的契机。

建构自我新形象的过程,是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的过程。

应试将不仅仅是乏味的练习和记忆,它将会充满了挑战自我的快乐,充满了超越自我的欣喜;应试过程成为一个成长过程,人们在学习和应试中不断克服一个个难题,渡过一个个难关,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

 三、自我意象与归因密切相关。

“归因,就其字面含义来说,是指‘原因归属’,即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通俗地讲,归因就是寻找导致结果的原因。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因此,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和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归因者对未来的期望和行为。积极的归因,会极大地强化归因者的激励水平,充分发挥其潜能,消极的归因则会降低归因者的积极性。

以对成败行为的认知为中心,韦纳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能力和努力两项属于内控,任务难度和运气则属于外控。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能力和任务难度两项较稳定,其他各项则不稳定,根据可控性难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只有努力一项是可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

自我意象与归因密切相关。消极的自我意象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任务难等稳定因素。一旦受挫,自信心会倍受伤害,成就动机可能大大削弱。积极的自我意象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粗心大意或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可见,自我意象影响人的归因,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水平。

自我意象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 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是根据童年经历、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对环境的比较而不自觉形成的。

自我意象属于潜意识领域内的自我肖像,会在个人的生活实践中起着自然的引导作用,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象一致,自我意象是什么人,就会按照那种人的方式行事。如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就会有“我不行”“我很差”,“我无能”等负面讯息不断暗示自己,因而做什么事儿都会感到没有信心,畏手畏脚,犹疑彷徨,处于忧虑、恐惧、自我谴责甚至自我厌恶的状态,最终导致实际的失败。若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的人,则会有“我能行”“我很棒”“我有能力”等许多鼓舞信息不断暗示自己,于是做起事情来显得信心十足,敢于挑战困难,能够经受挫折和压力,处于喜悦、快慰、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状态中,最终获得成功。若自我意向是一个受气包,你就会在很多事上受气;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有钱人,你就会真的成为有钱人。需要说明的是,自我意象以及与之相应的负面或鼓舞信息,都是在意识层面以下发生着作用,只有结果才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也就是说,自我意象的运行机制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其相关的内部言语是自发产生的,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肖像,我们的一切活动便会由它暗暗操控,我们并不知晓。

自我意象说的是“感觉自己是哪种人就会是哪种人”,同样的,“想象自己成就什么事就会成就什么事”,而后者说的是“自我图像”。比如,我国体操运动员在比赛前都会有一段冥想时间,闭眼静心,脑海中进行着一套体操动作的想象,想象完后再进入场地进行真正的比赛,实战就会如想象的那般准确。心理学家凡戴尔也说,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他对靶子投标,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标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神经系统无法区分实际的经验和生动的想象出来的经验,想象练习与实际练习具有相同功效。

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如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行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有一套内在的目标追寻系统或目标制导系统,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自己所设立的目标,这也被称为“成功机制”或“伺服机制”,只要你的目标足够明确,这个机制就会按照目标的需要自发地工作,你无需担心它能否启动,也不必对它加以注意,只要你心里一心一意地想着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既想这个目标,又想别的目标;或者一方面想做,另一方面又不想做;或总是怀疑能否达到目标),同时放松神经,不用有意识的努力和紧张的力量以及强大的意志力对它施加影响,你的内在成功机制就会把你引向你的目标。

如何进行心理图像练习呢?

每天腾出30分钟,独自一人,排除干扰,尽量放松使自己感到舒适,然后闭上眼睛,锻炼想象,想象自己坐在一幅宽银幕前面,正在观赏自己演出的电影,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要使这些画面尽量生动和详细,让你的心理画面尽可能接近实际的经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注意想象对象的微小的细节,注意想象的环境中的景象、声音和物体。想象得越生动详细,效果越好。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在这三十分钟内,你要看到自己的行动和反应是适当的、成功的和理想的。昨天的行为如何,这无关紧要,你也不必期望明天有理想的行动,你的神经系统到时候自然会负起责任。想象你在按照你希望的那样行动、感受和存在。如果你一向羞怯和畏缩,想象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轻松而镇定地活动,并且感到舒服;如果你在某种情况下恐惧和焦虑,想象你轻松自如地行动,有信心有勇气,并且因此而感到开朗和自信。

通过这种练习,在你的头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的记忆或者存储数据,并建立起一个新的自我意象。在练习进行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的行为的确不同了,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动和自发性,毫不费力的感觉,这是必然的。

自我意象决定命运

2010-05-03 21:22:37

自卑感是如何产生的啦?自卑感的产生取决于我们用“什么”和“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自卑感的最初来源正是一个人的外貌而非其他。毫无疑问,一个有着丑陋和畸形面部的人肯定都会感到严重的心理不适或者有自卑情绪。对那些女孩子来说,当他们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照镜子时,他们会仔细地审视和研究镜子中的那个形象,并且会不自觉地与那些关于漂亮女人的流行标准进行比较。我相信或多或少他们都会发现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也许是眼睛不够大,也许是鼻子不够挺,也许是皮肤不够白,也许是身材不够苗条。所有这些负面的形象又会从镜子中投射到他们的心里面,形成他们关于自己的“自我意象“,如果他们能很好地接受这个“自我意象“,那么就会产生自信心,但如果不能接受这个“自我意象“,自卑感就产生了,这就是一个人自卑感的最初来源。对那些女孩子来说,如果他们是用现代“电影和杂志上的明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那我相信即使不提那些天生容貌确实长得难看的人,可能至少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根本算不上漂亮。一个人脸上的那些长得不满意的地方将会损害她的自我意象,她每天都将会为容貌的丑陋和身材的难看而苦恼并地感到羞耻、恐惧和不安。自尊和自信也随之消失。她的充分享受生活的能力,也会受到由此而来的心理障碍的拦阻和抑制。

有一个女孩子的眼睛是单眼皮长得太小,别人都说她是“眯眯眼”。她一生遭到别人的嘲弄,有时这嘲弄十分残酷,与同伴们来往就意味着侮辱与痛苦。为什么她不该回避社会活动呢?为什么她不该变得害怕别人,独自隐居起来?这种畏惧使她无法以任何方式表现自己,难怪别人要说她低能。当她的眼睛被整形之后,使她狼狈和受辱的原因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她应该恢复生活中正常的面貌——事实也的确如此。

理解这种由于容貌的缺陷带来的自卑和失败感——敏感,恐惧、忧虑、缺乏自信——是很重要的,它们不是神的意旨,不是注定的命运,也不是天使的约言。它们起源于你的内心,它们代表着你内心的态度——而不是与你对立的外在事物。它们只意味着你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夸大了你所面临的困难的性质,说明你调动的不是过去成功的记忆、而是失败的记忆。

那么这种自卑的情绪又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的啦?

例如,有一个女孩生有低鼻梁,而且两眼之间的距离过宽,头发不仅稀疏而且还有点枯黄,由于从小知道容貌长得难看,因此习惯躲着不敢见人。她可能会刻苦地读书来寻求一种补偿,所以后来考上了名牌大学,还取得了博士学位。但我相信一般意义上的读书和工作上的进取是无法填补这个容貌上的缺陷的,反而可能会使这种扭曲更加严重。结果她可能在痛苦和懊丧中生活了许多年。由于容貌上的丑陋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由此而来的那种自卑感也就无法消除,结果就永远无法建立起自信心,没有自信又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心理和性格的扭曲,如敏感和敌意,而这种性格的扭曲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起初的自卑。她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得过于敏感,有时甚至是自大和高傲,但其实是由于内心缺乏自信。因为自大的反面正好是自卑,而自卑的人也总是很敏感,最后这种扭曲的性格甚至会造成对他人的歧视和对社会的怨恨情绪。

容貌的不足妨碍你创造性地生活,妨碍你成为 “自我实现的人”。那些生来面貌丑陋和带有伤疤的人不仅有一个谁也不需要、谁也不喜欢的、没有能力的自我意象,而且还把她所生活的世界想象为一个充满敌意的地方。她同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关系是一种敌对关系,她同其他人的来往不是建立在给予与接受、互相合作、共同享受之上,而是建立在压倒、击败、防范等观念之上。她对别人和对自己都不会有仁慈之心。挫折、侵犯他人和孤独是她所付出的代价。

很多人会由于外貌不漂亮和丑陋而自卑,同时,由于曾经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别人的嘲讽而在内心留有情感的伤疤,它同样也会对个性产生影响。这些情感的伤疤又将使她变得过分敏感。这些人过去曾经受过某个人的伤害,为了防止再受到这方面的伤害,他们就形成了精神上的厚茧和情感上的疤痕来保护自我。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曾经经历过“情感伤害“或”感情失败“的人。有一位离异的女士由于多次受过男人的“感情伤害”,她变得很有独立性并且发誓再也不会相信任何男人,甚至多次提到她以后要过”独身主义“的生活。尤其是她认为她要找的完美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实际上是她具有了很重的防范心理。她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坚硬的外壳。在这种坚硬的外壳里面“其实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内在自我,希望依赖于其他人”。然而,她同任何人又不可能太亲密,因为她谁也不相信。过去她可能受到一个她很看重的人的伤害,她现在不敢公开自己,怕再度受到伤害。他们永远处于防范状态,为了防止进一步的排斥与痛苦,她开始主动进攻。在这个过程中,她好的性格不断受到压抑,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完全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这样,她就离那些只要有机会就愿意爱她、帮助她的人越来越远。

过去经历造成的情感伤疤对于我们的自我还有一种反作用,它们使人形成一个更加残缺而丑陋的自我意象,一个不为其他人所喜爱和接受的形象,一个不能与世界上的人和睦相处的形象。

其实那个离异的女士在结婚和恋爱之前就是一个有着性格缺陷的人,由于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而有了一种自卑情结。她在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努力,而且试图以一种进取的方式来补偿这种容貌不理想所造成的自卑感,虽然她后来确实成为了一个事业上很成功的女人,并且由于出色的业绩做到了一个知名企业的部门主管。但在生活中她却一直没有任何知心朋友,因为她觉得谁也不会真正愿意同一个相貌 “不好看”的人建立友情的。而且她想方设法拼命躲着大家,经常让自己沉浸在工作所带来的安全感之中。更糟糕的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她以猜疑、防范的态度来使人们疏远她。后来虽然终于有一个男人爱上了她并和她结了婚。但不久之后这个男人就由于无法忍受她的性格而和她分手。在这个女士离异以后又有人给她介绍过两个男友,但在短暂的交往之后这两个男人还是因为无法接受她喜欢猜疑和尖刻的性格而和她分手。但有意思的却是这个女士直到最后也没有认识到她之所以无法和一个男人长期相处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她所说的都是由于那些男人薄情寡义,更大程度上来说可能还是由于她自己从小因为容貌问题引起的自卑情绪以及稍后形成的那些扭曲和不正常的性格特征。如果她不能在以后的生命中改善这一性格,她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和她厮守终身的男人。

我在网络上遇到很多那样的人,当你问她们为什么离异,或为什么和前男友分手的原因,基本上她们会有一个类似的说法是"不想再提,过去的已经过去,我要重新开始"。她们真的能重新开始吗?难道这一次闭上眼睛就可以不出错了吗。其实明天和昨天很相似,未来可能就是过去的重演,昨天的失败并不能保证下一次的成功。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那种命运般的力量---一个人长成什么样,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爱情其实与事业,金钱,学位无关。爱情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和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如果你不能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你也不可能和一个男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在这一点上,同性和异性没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的重大的发现是: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自我意象”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改变自我意象就能改变人的个性和行为。

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或者一个基础,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举例来说:一个孩子要把自己看成“丑陋的”学生或者“不受欢迎”的学生,就总会在自己的周围找到证据。一个长得没人喜欢的女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在舞会总是没有人理睬。别人的排斥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她那种愁眉苦脸、低三下四的态度,急于取悦于人的焦虑,或者对周围的人的下意识的敌意,都会把她本来能迷住的人拒于千里之外。她也会发现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够“证明”她的自我意象是正确的。

我们上面讨论的所有矛盾都可以由自我意象的发现来解释。自我意象是公分母——是一切成功的或失败的病历中的决定性因素。

真正的自信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意象之上。而那些充满自卑感的人由于不相信自己具有妥善处理事情并取得成功的能力,所以他们经常用一种贬低外界事物和人的方式来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好象他们什么都知道似的,他们急着想要表明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做毫无意义或很愚蠢,其实是他们根本就相信自己有能力这样做)。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错误的归因方式。

我相信那种具有自信的人格特征可能会经由两条途径:一是天生对自己的外貌自信而没有太多的自卑和性格扭曲(女人的自信可能多以这种方式得到);二可能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后来的生活中通过不断挑战自己获得了自信心,并且他们都掌握了很丰富的知识,对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有了更全面和时刻的理解。我一直认为体育运动和读书可能会对我们获得自信有帮助。参加体育运动可能会帮助我们重新获得对身体自信,而读书可能是一种让我们净化心灵并通过感悟而再次回到原始状态一种方式。我指的是那种作为对思维和人格进行重新整合的读书,可能是阅读大量和各种各样的书,通过读书全面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本源,并实现自己和自然界融会贯通。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就会更接近一种宗教所描述的生存状态,并且将更容易采取一种 “承认和接受”生活态度

在与那些自卑感强烈的人打交道时,我们却经常会被那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深深自卑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反而是充满进取心和拼命追求名誉和成功的人啦?他们很多人甚至还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研究,我们往往会发现在这些人身上总是有一种永不服输的劲头,他们不仅喜欢在观点上和别人争论,也喜欢在学习和事业上和别人争个高低输赢。在那些天生由于容貌而自卑的人身上往往具有一种追求优越感的强烈倾向。这种看来矛盾的性格其实并不矛盾,其实自卑和优越本来就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而那些处处都要表现自己优越感的人其实正是那些天天为自卑情绪所困扰的人。

优越感的反面正是自卑感,那些表面上努力追求优越感的人其实内心是很自卑的。他们为了摆脱或掩盖自卑感,总是拼命想要创造一个虚构的自我,一个无所不能、自高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的自我。这种自我与渺小的自我一样不切实际。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自我优越”存在。自以为有“自我优越情结”的人,实际上受着自卑感的煎熬——他们的“优越的自我”是一种虚构,一种掩饰,把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和不安对别人和对自己隐瞒起来。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有一些人在别人面前总喜欢以一种居高临下或无所不知的口气说话。我就见过很多好象什么都知道什么事都要争论的人,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去表现自己的强势,其实这些都是很自卑的人,他们习惯用这种先发制人似的面目出现,以保护自己脆弱的"尊严"不被伤害。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可能是一些低调朴实和平易近人的人(因为看透了事物本质,由于成功所以不怕让自己处于较低的位置),而那些在人际关系方面失败的人却反而是表现的很高傲和讲究品位,其实这是一种的自我保护措施,让自己高高在上其实是怕自己失败或遭到拒绝而退回到一种的自我封闭状态。

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过度的和误用的进取心总是紧紧跟在挫折之后,就象黑夜紧紧跟着白天一样。

进取心本身并不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模式。要达到一种目标,进取心和情感上的动力是十分必要的。追求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必须采取进取的方式而不是防御的或踌躇的态度。我们必须进取性地处理问题。确立一个重要的目标,就足以以我们的锅炉里产生感情的蒸汽、造成进取的热能。

然而,在那些自卑感很强的人身上这种进取心却是被误用的。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都将遇到挫折。如果是一个自信心正常的人遇到挫折,他可能会轻松适应而不会造成长期的心理压抑,在这个过程中自信心将作为他的自我意象与挫折之间的缓冲物,保护他的自我意象不受伤害。但如果是一个自卑感很强的人受阻碍或受挫折,就可能要发生故障。因为在挫折感和他们的自我意象与之间并没有强大的自信心作为缓冲物来保护他的自我意象不受打击,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在那些没有自信心的人身上发现的那种无论在讨论问题还是工作上都从不认错,永不服输,一定要战胜对手的特点。其实他们是无路可退。因为没有自信的保护,任何小的失败和挫折感都可能会直接伤害到他们的脆弱的情感和尊严,摧毁他们已经残缺的自我意象。同时,由于自卑感很强的人同时又是过度自尊的人,他们过于强烈的自尊心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利用或者受阻塞,可能就会变成一种毁坏性的力量。这样只要了解有关的机制,我们就可以理解.

一个“墙边之花” (由于容貌不佳而在校园舞会上找不到舞伴的女孩)会变得更加害羞而腼腆,并且把她的全部注意力转向学习,她希望取得高的学历来填补容貌上的不足,并增加自己吸引的男生魅力。一个在婚姻上经受过挫折的女人,想要再次走进恋爱婚姻的殿堂却又在内心觉得自己已经人老珠黄,她很可能会把她的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和事业,她甚至会想要通过直接和男人进行竞争来证明她的价值,我们在很多所谓的女强人身上可以发现这种趋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可能把攻击力转移到他人身上。表现在对待别人时生气,发怒,不安、生硬、唠叨、挑剔、吹毛求疵。或者,她的进取心可能会采用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转而攻击自身,造成类似溃疡、高血压、焦虑、抽烟过度、强迫性工作过度之类的后果。

在生活中,那些有病态人格的人经常不加掩饰地表现了他们追求优越感的目标。

一个疯子说:我就是中国最美丽的女人

一个有病态人格的人说:但愿我能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

一个人格正常的人说:我就是我,我不想成为别的什么人。

人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动物。生命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生命是人类有权使用的“手段”之一,用各种途径达到重要的目标。成功型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的目标是内在的,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失败型人格的目标都是外在的,如别人的表扬和赞许。

在我们每一个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会有两种方式: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一个成功型的人格实现目标的方式也是内源性的。它以挑战自己完善自身,发挥自我的潜能和创造性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失败型人格的方式却是外在性的。它是以战胜别人和打败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容貌的缺陷是如何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自卑和错误的”自我意象”又是如何使一个人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失去了正确的目标,并最终将他引上失败之路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每个人早上都可能会在镜子里审视自己,并且会不自觉地与那些外在的标准进行对比。

如果他对自己的容貌是肯定的,他就会建立起一个肯定的自我图像。并且会感到自信,当他体验到这种自信的感觉时,他的内在机制实际上已经对准了成功的方向。但如果他对自己的外貌的看法是否定的,他就会拥有一个残缺的自我图像。最后他可能会听天由命地接受这个较低级的”自我意象”从而成为一个低自尊的人。他也可能会拒绝这个不能让自己充分满意的”自我意象”(这是我们在一些个性和反抗意识强烈的人身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的情况)。这个时候他往往会通过自己的幻想重新构建一个让人满意的”自我意象”。

于是,她开始在幻想中想象希望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不断给自己展现这些画面,描绘它的每一个细节和微妙之处,反复“把玩”它们。这个通过幻想的方式新构建出来的充满优越感的”自我意象”可能是光辉和高大的,但毕竟是虚幻和不切实际的,这个虚构的”自我意象”是和与现实环境中存在的事物相反的图象。所以虽然每次当她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时都可能有一种满足感。但她又会时刻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所以她必须想办法去证实它确实是可靠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随时照镜子的原因。

我们必须理解感情不可能直接由意志力来控制,不可能自愿地服从命令,或者象水龙头一样开关自如。当你了拒绝那个消极的”自我意象”时,它就进入了你的潜意识并且继续发挥作用。

她不断对这个被自己怀疑的对象进行验证,希望有一天终于发现它变成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意象”。但再强大的意志和幻想毕竟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只要她的容貌没有发生改变,只要她又重新站在镜子的前面,那个镜子中的形象又会让她重新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并一次又一次地会打碎他那个虚构的”自我意象”。科学家告诉我们,印象活动或“重放”得越多,它就越有潜力。这种反复发生的自我冲突最终就会影响她的性格形成,那种矛盾和缺乏现实性的思维方式将进入她的”自我意象”,并成为她性格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她也必然会成为一个充满痛苦幻想和矛盾的人。而且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时时伴随她折磨她,她们天天生活在幻想和矛盾之中,最坏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精神的崩溃。我们可以从那些生活在精神病医院里的疯子身上清楚地看到上述这些特征。

除了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以外,如果她是一个个性强烈和有进取心的人,也很可能会极力寻找其他的东西来修补那个有缺陷的”自我意象”。那些代替物将来自自身以外,它们可能是学位,业绩,金钱,权力,当然也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男朋友或丈夫。

她们用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补充那个有缺陷的自我图像,并希望用这个方式使她们重新获得自信。由于这些人往往具有一种永不服输的个性特征,所以她们强迫自己,压制自己的心理,拼命要用努力或意志力来造成她所希望的那个充满优越感的”自我意象”。然后经过不懈努力并以牺牲生活中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最终获得她们想要的那些外在的东西。这时候在我们面前就出现了一个外表看似强大并挂满了那些能代表外在胜利和荣誉的勋章而内在自我依然残缺不全的人。这就是那些错误使用了进取心的人。

自信的人习惯于将一次失败看做是一个偶然的意外,而一个自卑的人却可能将挫折看作是灭顶之灾。我们看到,这那些错误使用了进取心的人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处理好“挫折——进取”这个过程。她们没有把自己的进取心对准一个正确的目标。方向不对的进取心就是企图通过攻击所有外在的目标(学习,工作,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财富,权力等)来击中一个内在的目标(填补容貌的缺陷)。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你不能以制造另一个问题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那些有自卑感的人无一例外地会为了取得优越地位而加深自己的错误。“我不如别人”是他的感觉的错误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上又建立起一整套“逻辑思维”和感觉,如果他因为不如别人而觉得不行,根治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跟别人一样好。要想有良好的感觉,就要比别人更优越。这样追求优越给他带来更多的苦恼,造成更多的挫折,有时候甚至导致以前根本不存在的精神病态。他变得比以往更抑制,他“越努力”,就越不幸。

很多时候,由于这些失败型的人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和不可能的,它们的动机也过于强烈,“脑地图”也变得狭窄了。通向目标的一条“正确”线路固定下来,如果这条路被阻塞,它们就被困在那里、很不容易找到一条新的线路。这种类型的人遭到失败时会“比以往更卖力气”。假如他发现自己的头颅正撞在石墙上时,他会下意识地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头撞得更历害一些。

当然,如果这些永不服输的失败型个性在为填补自卑感和为有缺陷的”自我意象”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没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们常常就会责怪社会、“制度”、生活、“运气”。他对别人得到的成功和幸福愤愤不平,因为这向他证明他受到的待遇不公平。愤恨是拿“不公平待遇”、“不公正”等术语来解释他们的失败,使这种失败能说得过去的一种借口。但是,作为失败的一种慰藉,愤恨比疾病更糟糕。愤恨是毒化精神的毒剂,它使人得不到快乐。愤恨往往能造成恶性循环。心怀不平而又盛气凌人的人很难与他人合作;而合作者不够热情或者老板指责他工作的缺陷,又会使他多一层理由感到愤愤不平。

正确的方式是发现“真正的自我”,使我们的心理意象更接近“它们所表现的客体”。不过,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很少改变自己,也就贬低了我们自己。

一位女孩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脸上留下了伤疤。每天早晨洗脸时,她总是看到面颊上那道可怕的破坏了面容的疤痕,以及延伸到嘴角的扭曲的肌肉。她一生中第一次产生了痛苦的意识,她自惭形秽,认为自己的面容必定令人厌恶。那伤疤成了她心中的负担,使她觉得“与众不同”,开始“猜疑”别人对她的看法。不久,她的自我变得比她的面容更残缺不全,她开始丧失自信心,感到痛苦,对别人充满敌意。后来,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她的最主要目的变为保护自我,避免受辱。

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象的残缺和不完整,他随时会有“危险和不好”的感觉。仿佛它正随时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他会为此感到忧虑和担心。他不对自己的容貌和自我意象引为自豪时,他会感到不自信。你不能自由地作为“他自己”而存在,并且不能良好地在众人面前表现他自己,也不能适当地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它成为耻辱的对象,他极力要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它有所表现,对别人的同情心也就因此受到阻碍,所以他总是心怀敌意,无法与人相处。

那些病态和敏感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啦?就象脸上有伤疤的人一样,过分地防范来自别人言语的伤害,可能使我们更容易受伤害、而且在其他部位受伤更重。我们筑起一道高墙来防范某个人,却隔断了我们与其他一切人的联系,也把我们同我们的自我隔绝起来。前面已经谈到,感到“孤独”或者与其他人缺乏接触的人,同样会感到与真正的自我、与生活失去了联系。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由于自卑和缺少自信而变得过于敏感。那些具有失败型人格的人最典型症状可能就是对他人的过分敏感和敌意。

真正自信的人决不会过分敏感而应该是很平和,轻松而带点幽默感的。实际上一个自信的人不会因为别人所说的话而轻易对一个人做判断。也决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喜欢充满疑心和没有信任感的方式,也不喜欢任何矫揉造作和敏感。他们更喜欢真诚,平等,坦率的交流,更喜欢轻松和幽默。而且作为一个讲效率的人,也不喜欢绕圈子,而喜欢直接了当地与人交流。

我相信一个人怎么对待自己也就会怎么对待他人。正是由于对自己满怀疑惧没有自信,所以对别人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怀疑,所以他们总是会先怀疑别人是不是正常人,是不是好可以信任的人。他们不能做到无条件地和一视同仁地接受别人和自身以外的事物。

同时,那些自卑和有性格缺陷的人却习惯于用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世界上的人和事物进行各种分类和评价。他们总是想要对人进行分类,他们将人分成少数人,多数人,正常的人和神经病,干净的和脏的。其实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有洁癖,无法宽容和开放的接受不同的人和事物,或是想以此显示自己的聪明和尊贵,其实可能恰恰是他们自己没有自信的原因,所以要靠贬低别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我们不赞成随意对别人进行分类和评价。对人分类进行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即使对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那也不是歧视的理由,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之分,每个不同的人都生而平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坏是非之分,只有接受和尊重,人的情感更应该尊重。

那些无法做到宽容和平等真诚待人的人其实是他们自己比较自卑和敏感,而根本原因是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原因实际可能就是无法接受自己。所以那些不能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外貌家庭出身等)的人是没有自信的,没有自信就会自卑,自卑的人很难建立自尊或者变得过度自尊,过度自尊就会产生洁癖,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有洁癖的人总是宣称不能接受别人或别人的某些行为,所以要对人进行分类,要先按他们自己的标准定出什么人不能交往,别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交往等并作先入为主的判断,这实际上就是歧视。所以我说上帝所创造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和需要尊重的,其实上帝所创造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坏高低之分,由于那些有洁癖的人心中时刻只有他们自己的那套评价标准,而没有上帝关于博爱的教诲,也不懂什么是人类普遍的尊严,所以他们不惜牺牲别人的尊严来满足他们自己那脆弱的自尊。

自卑的人往往由于怕受伤害而过于敏感,所以总是怀疑一切,怀疑别人是不是坏人,没有任何信任感。由于他们无法真正做到信任,宽容,接受,平等待人和爱人,所以他们也根本不会懂得什么是"爱"和感情的。所以他们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不信神的。

同时还因为每个人自己也是“人”,她对别人所作的评价,无形中也就是对自己的评价。克服罪恶感的一个最著名的方法就是不在你心中谴责别人,不要评价别人,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恶他们。你觉得别人更有价值的时候,你就能发展一个更佳的、更合适的自我意象。

其实和他人融洽相处的首要原则就是尊重和宽容。我们对自己的感情常常与对他人的感情一致,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事实。但一个人对自己不宽容时,她也必定对别人不宽容。觉得“自己丑陋和不重要”的人不可能深深地尊重自己和关心别人。所以我说自尊就是尊重每一个人,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其实自尊并不是一定要表现得敏感,自尊的基础是自信,自信的基础是完全接受自己。只有那些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人才能够去接受别人。尊重意味着无条件的接受,接受自己和别人。

尊重就是承认和接受。自尊的前提就是承认和接受自己。我想先解释一下自尊的含义。正确的自尊来源于内部,错误的自尊来源于外部。一般来说,自尊可能有两种含义,如果来源于内部就是:坚持自我的原则和不向外界屈服妥协;如果它是来源于外部:就是不容许外界对自己的贬低和侮辱。

其实自信和自尊是有区别的,自信主要来自自身,而自尊却更多依赖外界。自信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信念或信心,它与别人的看法和态度无关。自尊更多的是代表他人对自身的一种评价。正确的自尊是建立在承认和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自我表现控制和坚持自我原则,不向外界屈服妥协。这就是自尊的第一种含义。没有自我承认和接受的自尊就只有建立在自身以外的反馈和评价之上,由于这种自尊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接受和承认,所以它是脆弱和不坚固的。

不正常的自尊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缺少自尊或过度自尊。这两种都是不正确的自尊方式。可能会完全转向外界来获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所有的行动可能都不是源自良心和内在的动机而是为了不断获得他人的承认和赞赏。这样的人为了得到外界的承认和奖赏很容易放弃自己的判断和独立自主性,他们实际上是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活着。生活的目的就是不断取悦别人来获得一种关于自身的承认和尊严。所以一个人是否拥有适当的自尊可以决定他是保持自由还是屈就顺从。

自信的人不怕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否定。自卑的人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保护自我。这种时候自尊就成为了一种保护物。这种情况下的自尊可能会变成过度自尊。我们发现在自然界中凡是那些强悍的动物,如狮子,老虎等,总是长着一身柔软的皮毛,而那些弱小的动物却经常披着一身坚硬的盔甲或浑身长满了可怕的尖刺,如刺猬,这可能就是自然界的规律。那些脆弱的自我可能也需要更强大的保护。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自卑的人建立起了超过实际需要的自尊,自尊在她们身上变成了那层起防护性作用的“坚硬的外壳”,以随时防止他人接近自己,保护自我不受侵犯。这样的人很容易对别人的看法变得过于敏感,他们随时准备战斗以保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一句轻微的批评的言语可能就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怒气冲天。

下次如果你想对别人发火,冷静下来问问自己:“这是不是因为我自己太敏感?过度自尊的原因又是什么?”当你看出你的过激反应其实是源于你自己的自卑感时,你离控制这种反应就不远了。

重塑自我意象改变人生

作者:武志红|文章出处:广州日报

  在这个地球上,不经你允许,任何人都无法让你觉得低人一等。——美国推销员培训师齐格勒

  美国时间7月7日,迈克尔·杰克逊的公众悼念仪式在洛杉矶一个体育中心举行,除了现场1万多人外,据悉,全球有10亿人通过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各种方式收看了这一告别仪式,以这种方式送别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受欢迎的超级巨星。

  这几天来,我的脑子里一直在盘旋著一个念头:假若杰克逊遇到了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又会怎样?

  整容整出人性的奥秘

  马尔茨是美国著名的整容医生,曾任纽约医院修复科主任,在为病人做整容时,他洞见到了人性的奥秘,并由此探索出了一套集整容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人生改变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自创的心理治疗取向叫“心理控制术”:我们的人生,都是由我们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如果你改变了自我意象,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马尔茨是如何发现了人性的这个奥秘?这和马尔茨的工作有关,多年的整容经验令他发现两类现象:

  许多例子中,改变外部形象似乎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我手中的手术刀变成了一根魔棒,它不仅能改变病人的外貌,而且能改变病人的整个人生。生性害羞、不善交际的人变得大胆而无畏;一位“笨”男孩变成机灵聪慧的少年,后来还成为某知名公司的管理人员;向来怀有“铁石心肠”的罪犯,几乎一夜间从无可救药的家伙变成了“囚犯标兵”……

  也有一个谜团始终让我不解:如果手术刀有魔力,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脸部焕然一新却始终死性不改呢?

  此外,他还发现很多有人“虚构之丑”,在他和其他旁观者看来,当事人相当漂亮,但当事人自己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很丑,所以一定要整容。

  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马尔茨逐渐明白: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用来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像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甚至一个人的意识根本没有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

  这个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们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

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的成与败、我们的荣与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尤其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而无意识地形成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一旦某种对自己的想法或信念进入这幅图像,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对你来说很难,哪些事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应,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支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室内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重塑自我意象是关键

  所谓自我意象,其实是马尔茨自己对“人格”或“自我”的另一称呼。仔细看来,他关于人格的这个定义,和其他很多哲人的定义是非常类似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是:自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在我的理解中,关于“自我”的一切内容都是先在关系中发生的,即,先是“我”与某个人发生了一件事情,而“我”将这个事情所带来的一切体验当成了“我”的一部分。于是,先是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最终,“我”也接纳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上一段中提到的“某个人”对“我”而言越重要,出现得越早,他对“我”的影响也就越大。

  例如,假若父母在自己6岁前不断地否定自己,那么,不可避免的,我对自己会有一个消极的自我意象——“我不行”。

  这个自我意象一旦形成,按照马尔茨所言,“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马尔茨的《心理控制术》这本书,乍一读很像是成功学,而其理论又像是励志电影及同名图书《秘密》的翻版,但其实不是。它们尽管看上去都在说“心想事成”,但《秘密》以及成功学都过于简单,其创作者让我们以为,只要我们不断去做“积极想象”,就可以得到成功的人生。

  马尔茨强调说,仅仅说“一切存在于你的头脑,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行”是不够的,这种说法简直是对人的伤害。

他举例说:自我意象中认为自己“胖”的人总是无法减肥并保持体形,无论她怎样有意识地想尽一切办法与这种自我意象对抗,结果总是徒劳。你无法做到长时间超越或逃避自我意象。就算你真能做到短暂地逃避,也会立即产生“反弹”效应,就像一个橡皮筋,在两个手指之间伸长,但稍一松懈就会恢复原状。

  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失败者”,那么无论动机多好,意志力多坚强,他总能找到失败的方式,即便机遇来临,他也会失之交臂。

  马尔茨认为,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基石或基础,你的全部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甚至所处的环境,都是以它为基础而建立。结果,我们经历似乎总是证明并加深我们的自我意象,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这也是我屡屡强调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念头,就会驱使自己去实现这个念头,因为,我们无意中会认为,这个念头是“我的”,或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个念头就是“我”的一部分,我要扞卫这个念头,就等于扞卫“我”。

  譬如,假若父母喜欢否定自己的孩子,结果这个孩子进入学校后,就会“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而他为了扞卫这个自我意象,成绩会一塌糊涂,这反过来又成了支持“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的证据。不仅如此,父母一方面会难过,同时也会有一种不容易觉察的得意——“我早就知道你是一个失败者,你看我没说错吧。”

所以,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关键不是去做积极的暗示,而是重塑自我意象。马尔茨认为:“‘成绩或挣钱能力’建立在某种根深蒂固、甚至可能难以觉察的思维模式之上,它一旦改变,你就能从中解放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开发自身潜力,并得到与此前具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MJ:自我意象的产物

  杰克逊的故事也一样符合这个道理,这不仅从消极的方面可以得到验证,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得到验证。

  杰克逊不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而整容,这意味著,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自我意象是“我是一个丑孩子”,而他的人生似乎也的确验证了这一点。他不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讨厌从自己的本来面目上看到暴虐父亲的影子。这显然是一个心理问题。真不知道,假若杰克逊去找马尔茨整容,马尔茨能不能帮他重塑自我意象,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

  杰克逊在音乐上的成就,也是他自我意象向外展现的结果。譬如他的唱片《Thriller(惊怵)》之所以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唱片,一个重要原因是,杰克逊希望这部长篇能创下世界纪录。

  在自传《太空漫步》中,杰克逊写道:

  每当看到夕阳西沉,我总是在太阳消失进地平线之前静静地说出我心底的愿望。就好像太阳能够带走我的愿望一样。我总是刚好在最后一缕光线消失以前许愿。这不仅仅是一个愿望,也是一个目标,在自觉不自觉中它就变成了现实。

  我还记得有一次,昆西、罗德·坦珀顿和我在录音室里制作《惊怵》。我正在玩弹球游戏,这时,他们中的一个问我:“如果这次我们做得还不如《疯狂》成功,你会不会感到失望?”

  我感到很不安,甚至觉得他们根本就不该问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们,《惊怵》必须要超过《疯狂》,我要让它成为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唱片。

  我认为我们都有很强的能力,但我们没有充分发挥我们所有的智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知道我们一定能使《惊怵》成功,我们有那么多才华出众的人来出谋划策,我们能做任何事情。《惊怵》的最后成功实现了我的梦想,它成了迄今为止销售量最大的唱片,《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把这个消息登在该书的封面上。

  把目标交给潜意识

  我们都渴望“梦想成真”,而我现在认为,宇宙或上帝是非常慷慨的,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问题是,你是否真的只有这样一个愿望?

  譬如,你爱一个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吗?你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愿望自然很难实现,因为慷慨的宇宙同时也会帮你实现另一个想法。关键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我到底想得到什么。

马尔茨关于潜意识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反对“潜意识思维”这样的概念,他认为潜意识是一个纯自动机制,没有思维能力。但是,潜意识有更神奇的能力——它可以自动帮助你实现目标,就像巡航导弹的目标追寻机制,只要你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的制导系统就会帮助你接近并击中这个目标。

  但为什么很多人并没有击中自己的目标呢?那是因为,你并不真正追寻它。或者说,这个目标与你的自我意象不相符。

  或者更精确的说法是,你的意识不仅输入了目标,还输入了你没有觉察到的目标。例如你可能一方面说“我要挣钱”,另一方面自我意象却是“有钱人是坏蛋”;一方面说我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却说,我低人一等;等等。

  只要你的目标很单纯,或者说,你真的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自动会帮助你实现它。

  例如,植物学家路易斯·阿加西一直致力于搞清一个石块中镶嵌的鱼化石。由于百思不得其解,他将工作放在一边,试图从头脑中摒弃这一切。他在晚上反复对自己说:我明明白白看到了那条鱼,如此这般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在睡觉前拿了纸和笔放在床边,快到早晨时,那条鱼出现在梦中,一开始很模糊,但它的动物学特点最终变得十分清晰。天仍然伸手不见五指,他在半梦半醒之间将这些特点写在床边的纸上。第四天早上,他惊奇地看到自己的草图,以之作为指引凿开化石的表面。当鱼完全显露出来时,竟然与草图完全一致,于是他很快判定了它的种类。

  上星期,在写关于杰克逊的分析文章时,我也有一个类似的体会。我在看了一天的关于杰克逊的各种资料后,感到有些疲惫,睡了一觉并做了几个梦,结果一觉醒来就立即明白了杰克逊的MV《惊怵》中的故事——这正是杰克逊小时候爸爸戴上恐怖面具从窗户里半夜爬进来吓唬杰克逊的一幕的重现。

这说明,只要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将其交给潜意识去工作,这时甚至你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松越好。当然,为了更深地唤醒潜意识的力量,你需要通过努力去积攒一些素材,这些素材会是线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潜意识,这样潜意识可以更好地帮你实现这个目标。有意思的是,这时你越是刻意思考或满腹担忧,你越难以实现目标。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只知道一味努力的学生,未必会取得好成绩。因为,刻意努力可能会切断我们与潜意识沟通的渠道。

  努力,但同时要学会放松。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著一个逻辑“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紧张的神经,打开通向灵性层面的潜意识之门”。也就是说,答案不是我找到,而是因为我打开了通道,答案自动来到身边。因此,爱迪生才说: “思想就在空气中。”

  给自己放“精神电影”

  设立目标后,除了寻求潜意识的帮助外,我们可以自己做些什么吗?

当然,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马尔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他建议,我们可以多在想象中看“精神电影”。如果你设立了一个目标,那么你可以在想象中进行相关练习,而且越详细越好。

  实际上,播放“精神电影”已成为很多体育训练的办法。美国学者就篮球运动做过一个实验,一部分人通过实战练习投篮,另一部分人通过想象联系投篮,而经过相同时间的练习后,结果发现,两批人的投篮成功率不相上下。

  美国著名高尔夫球教练亚历克斯·莫里森写了一本《不练习就能打好高尔夫球》,书中介绍:莫里森让客户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上,放松自己,观看正确的挥杆动作,并就7个要点进行简要的讲解示范。客户什么实际练习也不做,只需每天花5分钟,肌肉松弛地坐在椅子上,进行想象练习。几天后,客户打出了标准杆数9杆、9洞的成绩。莫里森说,他的办法的关键是“在能够成功实践之前,你必须首先有一幅关于正确做法的清晰‘心像’。”

  “精神电影”这一办法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譬如,一名即将上考场的学生,可以在看了考场后,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想象自己如何在考场上答题,越细致越好,这会非常有效地消除考试焦虑。很多考生在中考或高考时丢三落四,这也可以通过想象来改变,具体就是想象自己带著所有必需品去考场,并在想象中进行检验。

  这些技巧都有著同样一个道理——先去塑造一个自我意象,而后这个自我意象就会在现实中展现出来。

自我意象的重要意义及其实现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

要想追求到令你满意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切合实际的自我意象伴你一生。你应该发现“自我”能为你接受。你必须有一种健康的自尊,必须有一个你能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你不为之羞愧、能通过它自由展现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你必须了解自己,既了解自己的强项也了解弱点所在,而且要诚实、坦然地面对自身优长和缺陷。自我意象应该是对“真我”的合理近似,既不能凌驾让也不能避而不及。

自我意象是改变个性的关键,美国著名的外科整形医生梅尔兹在《新面貌与新未来》一书中,引用赖大量病例证明:外科整形,特别是面部的手术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外表,也几乎同样地改变了一个人的个性,有时甚至会改变他的天赋与才能,使许多人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但有些患者在经过整形手术后,在个性上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例如,极度丑陋的面孔或是残缺不全的五官,经过外科整形手术后,大部分都提高了自尊与自信,但也有不少病例在整形手术后,仍然有自卑情结,好像他们还是生着一幅丑陋的面孔一样。这使梅尔兹领悟到“肉体形象的改观本身并不是改变个性的关键”,而自我意象这副“非肉体的个性面孔”才是“改变个性的关键”。如果改变了自我意象,消除他过去的情绪或经验,那么不施行外部整形也可以改变成另外一个人;如果在心理面貌上仍然留有歪曲、丑陋、低劣的疤痕,那么这个人就是外貌发生再大的改变,其发自于内的歪劣仍然毕现于外。

自我意象的改造一个人会凭借过去的体验,有意无意地发展他的自我意象。同样地,一个人也可以凭借体验来改变自我意象。我们目前的自信状态,不是使用智慧学习的结果,而是我们经历体验的产物,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体验来改造自我意象。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重温从未经历的体验。如果一个人经历的只有失败,他是无法依靠对过去的记忆去体验成功的,就好像一个年轻人因为没有经验而找不到工作,又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无法获得经验一样。解决这个难题的途径是“将经验人工化”。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类的神经系统无法分辨出实际的经验与生动详细的虚幻经验。这样,就可以在内心描绘翔实真切的情境感受体验。在精神分析学派使用的方法中便包含了体验法。当患者说出他内心的恐惧、羞愧、罪恶感时,分析者并不加以评述、非难、说教,让患者在自由叙述中首次体验到别人对他的承认和尊重,进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从而逐渐地接受自己,逐渐对自身产生新的看法。飞行员的模拟舱训练、运动员的假想对抗都是遵循着这一原理.

为心灵美容如果说,丑陋的人注定是失败者,那么,正常的人理应是快乐、幸福、自信和无忧无虑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面容姣好的人存在着心理上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患有“幻想的丑陋”。有调查表明,90%的人对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些人的反应就仿佛他们真的为身体的残疾而苦恼一样,他们同样地感到羞耻、恐惧和不安。他们的充分享受生活的能力,受到同样的心理障碍的拦阻和抑制。一个人的反应、感受和行动永远依照他对自己和环境的起初想象来进行的。所以,要想真实地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现实的、以事实的本来面目为依据的自我意象。心理学家提出几条建议:第一,悦纳自己,包括接受自己和信任自己;第二,不要对生命有所限制。既不要过于骄傲而拒绝帮助,也不应过于冷酷而拒绝给予;第三,随意地表现自我。不以自我为耻,不把自我隐藏或遮掩。诚实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力求自我意象最大限度地近似于本人,不自怜自艾,也不自满自大。

改变自我意象,改变你的人生,奥秘是这样的:要想真正的活着,也就是说,要想追求到令你满意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切合实际的自我意象伴你一生。你应该发现“自我”能为你接受。你必须拥有一种健康的自尊,必须拥有一个你能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你不为之羞愧、能通过它自由展现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你必须了解自己,既了解自己的强项也了解自己的弱点所在,而且要诚实、坦然的面对自身的优长和缺陷。自我意象应该是对“真我”的合理近似,既不能凌驾也不能避而不及。

当这种自我意象完好无损,安然无恙时,你就会感觉良好;当它收到威胁时,你就会感觉到焦躁不安。如果适当,可以让你全心全意为之自豪,你就会感到自信。此时,你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自我,能够发挥自己的“最佳功能”。如果这种自我意象成为遭人羞辱的目标,你就会隐藏而不是展示它。创造性地展示自身的行为的努力会收到阻碍,你就会变得敌意、极难相处。如果面部伤疤也能提升自我意象(就像校园里的那些角斗士一样),那么自尊和自信也会得到提升;如果面部伤疤贬损自我意象,其结果只会导致自尊和自信的损伤。

然而我相信:你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中并非孤立无援。每个人身上都一种“求生本能”,这种本能永远都在努力为我们追求健康、幸福以及个体为享受美好人生应该具有的一切。这种求生的本能通过我所称为的“创造机制”为你效力,一旦正确运用,这种机制就会成为嵌入每个人内心的“自动成功机制”。

要想无拘无束的生活,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自己身上的这种创造机制;其次,要实实在在的策划你想要的性格和人生经历。这一方法本身包括:学习、实践和练习新的思维习惯、想像习惯、记忆习惯和行为习惯,以便形成一个恰当而真实的自我意象,并运用你的创造机制,以便将成功和幸福集中到实现特定的目标上。

自我意象:让你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认识自我的心理状态,意味着理解成功与失败、爱与恨、痛苦与幸福之间的区别。“真我“的发现能够拯救频临破裂的婚姻、再造坎坷不平的职业生涯、改造具有“性格缺陷”的受害者。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发现“真我”也意味着发现自由与强迫服从之间的区别。

无论你是否认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副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叫“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这个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们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的成与败、我们的荣与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尤其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而无意识地形成的。根据这些看法,我们便从心理层面构建了一个“自我”。

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对于你来说很难、哪些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应,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根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和室内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你的一切行动、感受、举止甚至才能,都始终与这一自我意象相符。简言之,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按照这一类人的特点去行动”。更重要的是,你根本无法被其道而行之,哪怕有意识地努力活坚忍不拔也无济于事。

“反弹”效应

自我意象中认为自己“胖”的人,总是无法减肥并保持体型,无论她怎样有意识想法设法与这种自我意象对抗也是徒劳。你无法做到长时间超越或逃避自我意象。就算你真能做到短暂地逃避,也会立即产生“反弹”效应,就像一个橡皮圈,在两个手指之间伸长,但稍一松懈就会恢复原状。

成功是由内而外,而不是由外向内,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改变习惯、性格或某种生活方式似乎特别困难,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几乎一切的尝试可以说都始终指向自我的周边界限,而不是指向自我的中心。

许多病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现在说的是“积极思考”,我以前曾经尝试过,但那对我一点不管用。然而,这样说的时候总有一个小问题,这些人在运用或尝试运用“积极思考”方法时,要么用于考虑特定的外部环境,要么用于考虑某些具体习惯或性格缺陷,如“我会得到那份工作”、“今后我要更坦然、更放松”、“这次商业投机肯定会使我撞上好运”。如此等等。但是,他们从来不琢磨如何改变对“自我”的看法,而自我意象才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实际上,对自己的看法始终很消极,却又想着对某一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思考,这几乎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任务。无数实验证明,对自我的看法一旦改变,与新的“自我看法”相符的其他事便能更容易、不费力的办到。

要想真正活着,也就是说,要想追求到令你满意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切合实际的自我意象伴你一生。你应该发现“自我”能为你接受。你必须有一种健康的自尊,必须有一个你能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你不为之羞愧、能通过它自由展现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你必须了解自己,即了解自己的强项也了解弱点所在,而且要诚实、坦然地面对自身优点和缺陷。自我意象应该是对“真我”的合理近似,既不能凌驾也不能避而不及。

当这种自我意象完好无损、安然无恙时,你就会感觉良好。如果它很适合,可以让你全心全意为之自豪,你就会感到自信。此时,你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自我,展示自我,能够发挥自己的“最佳功能”。例如,某个面部缺陷通过整形手术得到矫正,那么只有当受损的自我意象也相应得到矫正时,才能产生巨大的心理变化。有时候,哪怕已经成功地做了手术,受损的自我意象依然没有改变,就像病人的手足已经从生理上切除,“想象中的四肢”却依然让他们感到痛苦一样。

心灵处方>>>>开始制作一个剪贴本,收集古往今来既展示出优秀品性和性格、又在人生中取得你所渴望的成就者的简介。为每种品性和每种志向的类目选一个不同的代表性人物。通过收集和阅读他们的传记、自传、相关文章、发表的演说、其他人对他们的分析文章。看看他们大体上在缺乏哪些素质的情况下,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性,并在人生中取得成就。搞清楚真正塑造他们人生的力量、思想和影响是什么。如果让这件事成为你的业余爱好,那么,你就能给自己的想象力添加宝贵的资料。你可以用这些原料来建立更坚强,更以目标为导向的、实现你人生志向所需的自我意象。

什么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象

幸福力导师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082531182_0_1.html

项羽的本名叫项籍,在他12岁的时候,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要取代他成为这样雄霸天下的人)。”正是项羽给自己树立这样的自我意象,从此以后他便把自己当作一个君主来要求,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于是便有了留名青史的“西楚霸王”,

有不少出身贫寒的伟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即使他们当时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也能表现出与之身份不相符的言行举止。因为在他们的自我意象中,自己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平时自然就会流露出来伟人的风范。同样这种积极的自我意象也指引着他们的成长和成熟,并在随后生活、工作和事业中,帮助他们成为真正伟大的风云人物。

我们每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在自己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头脑中已经有一个自我模糊的感觉,这就是意象。随着身体的成长和思想不断的成熟,头脑中的这个自我意象就越来越清晰,当逐渐成形后,人生也就定形,思想也就渐渐的成熟了。

自我意象是二十世纪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一切行为都与人的意象有关,人并不是在现实中活着,而是在他的自我心象中活着。心理学对“意象(也称心像)”解释为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心理学家指出自我意象并不是天生的。它是个体在后天发育中,与个体生活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接触的亲朋好友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经历、自我体验等等的潜移默化,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所形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心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母亲经常用“将来我当总统”激励他,甚至在孩子的T恤衫上写上“未来总统是克林顿”。在克林顿随教育部门组织的优秀少年去白宫参观时,看了白宫的一切,使克林顿产生强烈的将来一定要进入白宫的决心。克林顿从小树立的良好的自我意象,又经过日后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向着目标坚定的前进,后来克林顿果真就是当上了美国总统。

自我意象分为二种,一种是自卑的、负面的、消极的意像;另一种是自信的、正面的、积极的意象。自卑消极的意象能击垮人们的信心,将导致一个垂头丧气、自我封闭、无所成就的自我;而自信积极的意象能塑造人们的成功,将造就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自我。

有一名学生连续几次英语考试都不及格,经过老师了解后,发现其中的原因是这个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没有学习英语天分的人,为此在英语学习中,这个学生就会处处找到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例子,由此也就致使他的英语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

当一个人想象自己是一个失败型的人时,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就是遇见有益于你的机遇,你还是会不断地去寻找各种环境、各种理由来证实自己的失败。因为你的自我意象中已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而当你想象自己是一个成功型的人时,你也许会很自然的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并且你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自圆其说“我是一个成功者”,“没什么问题能难道我”,“只要坚持,我肯定就能够做成这件事情”。

有一对表姐妹,长相和学习成绩基本相同。表姐总是以为没人喜欢自己,在班里经常是愁眉苦脸,不太理睬其他同学,一幅孤独样。同学也比较排斥她,她对周围同学下意识的敌意,使她把同学们都拒于千里之外。

表妹在班里一开始也不太出色,但她总是落落大方,对同学亲近友善,面对自己学习落伍的现状,一直在拼命努力,一幅信心坚定的模样,并经常对自己说:我一定会考上一所好大学,我一定要证明自己会是一个成功者。十年之后,这对表姐妹的命运和处境是截然相反。

由此可见,人的自我意象是至关重要的,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某件事的结果,甚至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心理学家在长期对“自我意象”的研究中发现了两个重要的结论:  其一: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的。“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会是什么”。

其二: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来得及改变他的自我意象,并重新开始生活。

如果一个经常和消极的普通人在打交道,就会产生许多消极的、低微的心态和习惯。反之,如果你经常和雄心万丈的成功者接近,就会养成迈向成功的心理和行为。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获得周围的人的大部分思想、举止与个性。

在本书中“相信自己的力量”一文中将会谈到:你和谁在一起你就会变成谁。所以,一个人要尽量跟那些“道德高尚,性情良好,站在人生光明面”的人多去交往,我们会在这些人的身上获得相当惊人的益处。

如何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

心理学家建议:真诚地喜爱自己;定期阅读有关励志修养的书籍;慎重选择朋友;向已经成功的失败者学习。

摘自《幸福法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