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很大胆地刺破了中国最敏感的问题:阶级固化和优秀教育资源稀缺。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对印度夫妇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的送女儿进名校,然而所谓的名校只是一个幼儿园。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这对夫妇先扮富人四处寻找人脉,甚至花钱进行自我培训,但却因为自身谈吐水准低下,使其在家长面试中屡屡失败。之后又装作穷人,受尽了资源稀缺与心酸,最终,“装穷”成功了,他们的女儿通过抽签进去了名校。但同时,他们发现自己抢了一个贫民窟好友的名额。结局就不透露了,你们自己去看吧。
这部电影被定义为喜剧,而在我看来它的内核是悲剧。贫民窟的穷人们的短缺生活、英语成为区分印度阶级的筛选器、名校成为了虚伪的生意世界,而校长是一名“奸商”……每一幕都是对印度阶级固化的讽刺。
而这一切又恰恰不仅出现在电影里,中国的现实社会同样也是如此。
就拿我家来说,爸爸在高二那年就去世了,家里只有妈妈在上班供我们读书。由于一个小区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去了私立小学念书,妈妈很着急地便把刚上小学的妹妹送去了县里读书。我和妈妈曾经因为这个事吵过很多次架,我不同意的理由是妹妹还小,没必要这么早你追我赶。而她跟我说,现在的孩子都从小抓起,不然后面落后了就跟不上了。最后,我还是赞成了。
我突然觉得,我的想法有点可笑,我妈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啊。中国的教育体系摆在这里,你改变不了只能适应。
当然,我也不是质疑,我也没那个能力和权力去质疑,因为我也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产物。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所以不会以片面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物。我明白,中国教育制度自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不管怎样,它是适合中国孩子的。
印度的电影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某种社会现实,而这种现实恰恰又是我们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仍然记得,电影里的拉吉在最后的演讲中的一句话:教育已经失去它的本质,沦为一桩生意。
我是中国的孩子,我希望当前中国在教育上不要成为生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