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廿又二年龄,磨磨蹭蹭,不急于让自己成熟,要让自己更俏一点,敢为一点。
一、记忆弥新,永怀感恩
大概是高二时,2011年,我知道了国家对于学生人群有发放补助金这回事。家在农村,县上读的高中,好像名额还蛮多的样子(1:5)。从那时开始到现在(高四除外)有四年半时间,经历了五次助学金的申请评定,申请三次,高中一次,大学两次;大学拿过一次三等助学金(1000RMB)——回忆那一次,钱到的挺及时,很是感动。家庭经济状况真的没有很好,自家过自家的日子,不好描述。
国家对学生的补助不仅有直接发放现金补贴的形式,另外,国家担保、信用社出资贷款资助有需要的高校生,因为这一项,我在大学才有机会自由自在找到自己所热衷的事(本人不才,热衷学习而已)并以此作为奋斗的方向,不至四年都迷茫。大三了,三年,贷款的申请程序由复杂变得简易,是政策的保障给了我们学生——无产阶级——以贷款信誉,两年六千,一年八千,学费不愁了,生活费有了,生活还过得比较滋润。可能是由于自己不喜存钱,也可能是因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思想,还可能与经济学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有关,金钱只有流动,才有价值;同时,也抵减了未来风险的承受能力。
社会上有很多爱心人士很关心教育问题,对此也作出了贡献。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新世纪教育基金对贫困地区女大学生有专项支持计划,由于有我大伯在中学任职的原因,我得到了此项资助的通知,经过面谈,删选,申请到了第一批次档资助,分批打款,5000元大一初到帐,剩余大二初发放。记得新世纪的义工王阿姨、林阿姨还有赵向阳哥哥待人可亲,神情温柔,甚有好感。只为公益而公益,大概类似的公益组织还有不少,他们不图留名,尽己所能温暖世间,社会也因此美好。除了一句“您们辛苦了”,木讷的我吐不出一句赞扬的话。
二、穷于思考,落入囚牢
少年自强、自立是古往今来世纪更替永恒不变的真命题。
对于新闻中频频出现的“某某学生拒绝国家补助,自强自立”类似的励志报道增加了申请补助金的心理上的矛盾,钱毕竟是利的诱惑,“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我为自己心安理得的申请补助金大概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大一、大二、大三我均准备了申请国家助学金,申请时的侥幸,审批成功的的欢心,未果的失落,见到他人拿钱后换苹果手机的嫉妒,也明白了人生来而不平等,资源的触手可及让我知道“李刚爸爸”的强大......是的,成功被擒获,终为小小的利所失所惑。
借用一句话婉拒他人请求时的套话,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真的问题不是在钱上。
因为有它,我真的变得很穷。
我担心没有了它,买不起合用的电子产品、得体的衣物、添彩的化妆品等等,欲望的无穷往往让人陷入黄澄澄的深渊;拿到了它,患得患失舍不得花,浪费时间刷淘宝,为了省下一毛两分钱买回一堆垃圾,这,真的是我大学生活么?我失去了开源的能力,为钱而活,格局坍塌的开始。
我们要努力成长,努力GET知识技能,努力更新视野,努力加深功力,努力有底气,努力到勇于拒绝让自己矛盾的诱惑,努力到生死无憾、人情无惧。
三、事物利弊,权衡利用
有一句话一直作为我修补“玻璃心”的良药——任何人永远都超越不了一个什么都不想去赢的人。
我总想比身边人强一点。
我告诉自己征服自己才是真正的赢家。
我明白九曲盘折最后不过只图心安理得。
心里的不安只源于把握不了自己,与申请助学金与否无关,与他人优秀的气场无关,与此来彼往的变化无关。
有钱没钱,都不要忽略钱的重要性。有钱时要舍得分享,没钱时更要分享,刀刃还得好钢造。
盘活资源才是创作的开始。
一直记得哈佛大学五美金创业启动资金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蒂娜•齐莉格(Tina Seelig)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学子,故事内容大家耳熟能详不值得赘述。推翻假设,跳出局限才有无限可能。
好姑娘,首先,你要有勇气,做本真的自己。赤裸裸的来,世间万物眷恋不必太多,不必负重前行,开心就好。
四、随心而动,无因无果
感恩助学金给我的帮助,感恩投身于社会福利建设的所有,助学金的目的很单纯。我撕了申请国家助学金的“贫困证明”,只是因为要清理缓存,放不下东西可是会拖累硬件的。有些东西真的没有因果关系,没有逻辑关系,逻辑不是目的,只是便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