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裁员的新闻刷屏了,以互联网行业最为显著。
知名大厂爱奇艺、快手、字节跳动纷纷爆出裁员消息,而裁员幅度非常大,甚至有爆出HR部门整体被一锅端的消息。
据第一财经报道,爱奇艺裁员中层(总监级别)被裁的比较多,另外还有司龄比较长、年龄比较大、薪水比较高的员工。
其次花钱为主的部门比如市场、投放、渠道合作等,裁员比例都在30%以上,最多的能到50%。
爱奇艺老员工称: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而且截至目前裁员都还并未结束。
随着裁员消息此起彼伏,闹得人心惶惶,慌乱之中更是看出了一些背后端倪,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似乎已经走向尾声。
我们现在看到,经济下行、监管更加严格、资本越加冷静,多种因素交织下促使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企业只能被迫砍掉那些非主营、没有利润收入的业务线,减少发展泡沫降低运行风险。
类似以前烧钱抢市场的疯狂行为,已经不再那么频繁上演了。
然而这一切动作带来的反应,就是引发大规模裁员潮,波及到每一位打工人。
哪怕侥幸没有被裁,也似乎被提了个醒。
没有绝对稳定的养老岗位
第一件事,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没有100%稳定的岗位公司,哪怕体制内也一样。
几十年后,某些体制内的岗位还依然是铁饭碗吗?我们也不敢打包票是100%。
我一直认为,一切外界条件都可以变化,唯独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才是有根之木。
只要脑子灵活能力出众,未来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都不怕丢饭碗,就算丢了还可以重新找。
我们看看裁员对哪一批人,影响最大?
一定是平时温水煮青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为可以背靠大树一辈子,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只图眼前的安逸,不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职场人一旦被裁,不仅觉得被裁很意外,而且很可能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几乎断了,如果年龄较大,就更难找到好机会。
以前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在高速收费站的36岁女员工被裁,然后痛哭流涕说以后怎么办,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啊。
也许很多人都和她一样,无论是何种岗位在中年被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活路”了。
不要幻想可以在一家企业,一个岗位能一辈子呆下去,这个时代未来不确定性太高了。
我们需要更清醒认识到,未来任何可能性都会存在。
身为打工人,但拒绝打工人心态
第二件事,拒绝打工人心态,要以主人翁心态对待工作。
上班的时候偷懒,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意思考,也不愿意多干活,到点打卡上班下班,就完事了。
这样消极被动的打工人心态,只能暂时享受安逸却无形间浪费光阴,未来就会付出代价了。
比如裁员的时候,你就是最快的那一批,而且被裁之后发现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
我觉得最理想的职场状态,是认为所有的一切工作内容,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公司,为领导。
最好要怀着这样的心态:
任何一件小事,都当作是修炼自我的好机会。以主人翁心态去工作,去做事,去思考,学习到的都是自己的收获。
要是抱着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心态,一定就做不好。
而且,现实往往是当你有足够能力,值那么多钱的时候,社会才匹配你相应的薪水岗位。
所以,把每一件事,尽力都做好,做到极致。无论走到哪,都有被辞再就业的底气。
优先选择主营核心业务线部门
第三件事,注意优先选择“大船”及“主航道”。
我们发现新闻中提起被裁的对象,很多都属于大厂的边缘性业务,这些业务线不赚钱甚至亏钱的时候,就会被优化调整。
所以,要想尽可能走的远,必须保障坐上一艘大船,且航向正确,不然很容易翻船被淘汰。
当我们在应聘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想想这个企业的核心主营业务是啥?
主营业务通常就是赚钱的部门,相对裁员比较小,反而那种边缘性、探索性业务容易被砍掉。
字节跳动裁员从8月份开始,就开始在教育、休闲游戏、房产业务线等方面裁员。
在一个企业内部里,给企业带来利润创收的部门往往话语权最大,各种资源都会向其倾斜。
遇到危机时,这种部门一般裁员较少,反而其他职能性和服务性部门就容易被裁。
这次爆出hr部门被裁就是一个案例。12月7日,字节跳动HR团队也开始裁员,撤销了人才发展中心团队。
总之在职场,不要被当下的安逸所蒙蔽,要从长远看待未来发展。
如今这个时代很难找到绝对的铁饭碗,无论如何对自己负责,把自我能力壮大,思考能力提升,抵抗未来风险的能力就会更强。
即便哪天不在职场,想创业也有一定的能力储备。
居安思危,身在职场,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更多的一些经验和技巧,也可以关注我的公号查看更多:陈小杰Jane。欢迎朋友们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