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不起,我总是“插手”你的成长
怀着豆豆的时候,在产检中心认识了一对母女,母亲勤劳而能干,女儿唯一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坐在长椅上看着妈妈为她打理一切,挂号、排队、拿单子、和医生交流咨询、为她买早点。
这个女孩说话都慢吞吞的,走路也慢吞吞的,我听到她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妈妈,她一切对外界的需求就是呼唤妈妈,然后让妈妈替她搞定。
奇奇是非常漂亮可爱的女孩,深深的眼窝,黑黑的眸子,妈妈自然对她爱的不得了,妈妈的口头禅是:闺女就是我的一切。每天都给她洗澡,穿衣服,梳头发,打扮的像乖乖的洋娃娃。
奇奇四岁多了,仍然不懂得自己吃饭、穿衣服。
如果有人说,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做,他(她)有能力做的。妈妈就会很恼怒的说:他做这事可不行,如果摔倒了怎么办,如果打碎东西怎么办。
妈妈们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她潜意识中把孩子定义为无能力处理这些事务或者说有能力处理但可能会带来比较麻烦的局面。
而孩子可能会产生很多种态度:一种是对于妈妈的优势地位越来越不满,从而产生叛逆心理,进行反抗;一种是对自己产生无助和气馁的感觉,认为自己需要被保护,无法面对任何挫折。
02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这些道理很简单,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可真正实施起来又非常的难。
当我们急着赶时间和孩子一起出门时,看着磨磨蹭蹭的孩子是不是火从中来,边牢骚边赶紧给孩子穿上衣服。
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不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呢。
这需要妈妈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引导孩子变得更好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替孩子做着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时,其实是在对孩子说,你看妈妈更强大更厉害更权威,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弱小和无助。
记得以前妈妈常对我说,你只管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我来做。
上大学之前,我基本没有干过家务,其实家里的家务事很多,农活也很多,只要我一说学习妈妈从来不让我去做。
后来到了大学,非常不适应,很多事都要自己做,可我只会学习啊。
每位妈妈都记得听到孩子喊第一句爸爸妈妈,迈出人生第一步时的激动和骄傲,其实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场景,妈妈退回一步和孩子保持着一定距离,伸出手在孩子一步远的地方等待。
即是对孩子的鼓励,也给予他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
他开始探索尝试,当他成功走出一步之时,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我们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和鼓励,但不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