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的政治意义、励志意义太多人在讲,例子不胜枚举。俺今儿个只讲个体意义、生命意义,内涵外延都要小一些,也比较好理解——讲大道理不是俺的爱好,讲小道理却是俺的长项。
注意到没,枪林弹雨中过来的人,好多长寿的,活到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多着呢。那些老红军、老八路、"南下干部",甚至国军中的抗日老兵,八九十岁百余岁的,媒体中经常有见报道,电视中常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吃过的苦中,挨饿受冻,风餐露宿什么的,简直排不上号。红米饭,南瓜汤,菱角野菜是我粮,小米高梁窝窝头,几块烙饼作干粮。看毛主席在延安作报告时的补丁摞补丁的红军装,就明白那时连白面馍馍都是奢侈。
人就是这么奇怪,苦着苦着,千锤百炼也成钢。”保尔.柯察金”南征北战打残了身体,眼睛也不好使,却在病床上完成了钢铁传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无论如今信仰如何变成无可依附的浮萍,也不能磨灭它讴歌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人的钢铁意志的昂扬激情。
人就是这么奇怪,甜着甜着,一不小心挂了。有的明星大腕,吃得好喝得好钱用不完,到外国去买房,治病,一掷千金,却依然没能保住命;有的养生专家、商界精英、大V、大咖、知名导演、演员、歌者、主持,在事业如日中天年轻气盛时,忽然一个不留神就“英年早逝”了……
俺在惊愕、可惜之余,忽发奇想,人虽然是肉身,却近似可被“打磨”的“物体”。不然你怎么解释用手掌劈砖石的事(这事连我本人都会),难不成那些个英年早逝者,是生时苦没吃够,过早尝足了成功和风光么?
“人是贱的,还是苦一点好”,这是老一辈的人爱说的话,或有它的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于家庭、于个人、于团队、于民族,苦一点,都没坏处。现在,没少见拆迁暴富的人,做生意发财的人,得到巨额国家赔偿的人——都或多或少搞出一些事情来。钱多了,不想“苦”了,钱多了,浑身上下不自在,作骚又作妖地捯饬,弄得败家了才消停的事,可不老少(限于篇幅,不举例展开说了)。
俺有时就想啊,老天或对苦命的人有偏心照顾的一面呢。
俺老娘一生除了苦五个孩子,就是上班锤石头(修铁路),筛矿石,拉板车,干体力劳动出黄汗,没文化,工资低,三年困难时期还饿过饭,但却有幸福的晚年。今年进九十了,耳不背,眼不花,每天能喝一杯小酒,偶而还抽一支香烟。一次她坐在门前穿针引线,把路过的人们都惊呆了。
邻居彭大娘更厉害,当年吃的苦不比俺娘少,她是民国15年生人,现在仍自己上街买菜,不要儿女照顾,拒绝进养老院。他儿子常说笑话:老娘当年曾抱怨领导涨薪不公,张婶比她高,李伯比她多,王书记收张婶的礼,去李伯家喝酒......现在张婶、李伯死哪一国去了,王书记坟头上的草,也老高了。
嘿嘿,真是曹家再厉害,也没拖过司马家。老天给了曹家三代做老板的好处,却只给CEO司马懿一点熬过人家三代的寿命,以为公平。
在温州永嘉的大山里面,在湖北黄石的保安沼山,都有“长寿村”。记得央视做过采访,九十多岁的老人,吃着很普通的饭食,烟酒也常常来点,既没有刻意锻炼,更没有被指导养生,他(她)们还常常参加一些简单的农业劳动,一个个活得健健旺旺的。
俺发现一个规律,无论是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革命,还是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建设时期走过来的劳动者,抑或乡村里简单清贫生活中走过来的老寿星,他(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单纯——“苦”是大同小异的但基本上都被他(她)们吃掉了——征服了、战胜了,他(她)们吃苦是常态,苦尽甘来特别容易满足和庆幸,特别知道感恩。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坚定而单纯,建设者的艰苦奋斗精神快乐而单纯。老天似乎特别眷顾这些单纯的人,让他们心无旁骛,颐养天年,整个社会环境也特别乐意做这些事(社会富裕了),邻居彭大娘年底总要把她的高龄补贴(除工资外另补1200元)拿出来炫耀:“我现在不靠儿女,我只靠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