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里连续四篇讲孝,放在为政这里,很容易联想到孝的内容其实也适用于从政。对管理者而言,把民众放在上位是最好的。
2.5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背就是孝。”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违背就是孝’。”樊迟说:“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按礼的要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按礼的要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解读】
第一个孝,是以礼对待长辈。同样管理民众也是以礼待之,不违背。
2.6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最令父母忧心的,莫过于孩子的病。”
【解读】
第二个孝,是像父母对待孩子的疾病一样,去对待父母。同样作为管理者,民众有疾病等问题,我们也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
2.7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人以为能养父母就是孝。但是狗啊、马啊,都有人养,如果养父母而不尊重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
【解读】
第三个孝,不只是物质上的抚养,而是态度上要敬重。同样管理者需要的也是对民众的敬重的态度。
2.8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nàn)。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态度最重要。有事情,小辈去做。有酒食,长辈先吃。你以为这就是孝吗?”
【解读】
讲到色难,还是在讲态度。作为管理者,不是只去做事和满足物质,而是态度上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