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甫齐名的李白享受的是天降辇相迎,杜甫明明被尊称为诗圣,却一生穷困潦倒,死于凄凉。
李白天赋难学,但论起对后世的影响,杜甫堪称空前绝后,中唐的韩愈、李贺学他炼字,白居易、元稹学他的通俗,晚唐的李商隐学他的七律技法。
到了宋代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都受到他的影响,乃至两宋最大的诗派江西诗派,更是尊她为“诗派之祖”。
但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的诗圣,在盛唐之时,却名声薄弱,他几乎所有的荣誉都是在死后加封的。
韩愈将他和李白齐名并称,元稹不遗余力地赞扬,苏轼尊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到了晚唐,他的诗才被称为“诗史”。
到了明代,他才被尊为“诗圣”,而他的生前既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也没有等到诗名远播,可他却一日不曾想过停笔罢写,也不曾一日忘记忠君报国。
年纪越大,经历越多,才越能理解杜甫的可贵与艰难,杜甫生于名门,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大诗人,母亲则出自名门望族。
他从小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能够博览群书、云游四海。
五岁观公孙大娘舞剑,七岁能文赋诗,十四岁在洛阳齐王府上,听李龟年演唱,15岁爬树打枣,稀松平常。20岁游遍五岳,裘马轻狂,这就是杜甫的年少时期,意气风发、昂扬肆意。
736年,杜甫24岁时,在洛阳参加科考,结果落榜,而他的父亲当时为兖州司马,于是他一为省亲,二为散心,干脆跑去了山东看望父亲,在这一待就是四、五年。
期间,写下了那一首著名的《望岳》。30岁时他回到洛阳,娶了去了当时的司农少卿之女杨氏为妻,32岁时他遇到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一见如故,充当起了李白在河南期间的导游。
后来又碰到了高适,三人一路游玩,求仙问道。一年之后,李白和杜甫又一次在山东相遇,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面,同时两个人天涯沦落,命运殊途。
747年,玄宗想招揽天下贤才,通一艺者即可到长安应试,杜甫收到消息后极为开心,多年怀才不遇,此次一雪前耻,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林甫妒才,操作考试,使得无一人中选,杜甫再一次落榜,从此困局长安将近十年。
这10年间,他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家里独留妻子,照顾老小,他四处奔走拜谒。
十年辛苦,历经辛酸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751年,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赏识,等候分配。
直到755年,才授予他兵典参军一职,说白了就是看管兵器库,而这个时候,他已经43岁,没有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眼里的光渐渐褪去,身上的英气内敛,变得越来越沉稳。
他从长安返回奉先,想把这个好消息带给家人,可等他到家,才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于是有了那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你想过吗?为什么人们崇拜李白?这样的天才,却总会在杜甫的身上找到共鸣?我想也是这个原因。
他虽然同样有才华,但不是仙人,也曾追逐过诗和远方,但柴米油盐最终将他又拉回了现实,一切都由不得他飘飘欲仙,一切都要求他必须脚踏实地,也是从此他的诗歌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坎坷之路。
同样也是这一年的冬天,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逃,肃宗继位,刚刚把妻儿安顿在鹿 州,没多久,作为人臣的他又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前往灵武觐见,不料在路上,他被反叛军抓获,含泪写下了《月夜》。
等他终于逃出生天后,回望长安,生死一线,感慨写下了那一首千古名篇《春望》。
随后,他顺利面圣,官受左拾遗,但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他又触怒肃宗,被贬华州,从此不被重用。
接下来,杜甫的人生就是各地辗转奔波,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他从华州跑到洛阳,也在这一路上,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随后因为厌恶官场的黑暗,愤然辞官,南下成都。
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之下,搭建了浣花溪草堂,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杜甫草堂,此时他寄人篱下,身无余钱,饥寒交迫,甚至以往一些所谓的好友,看他落魄也陆续与他断绝了来往。
年纪尚小的孩子在他怀里撒娇叫个不停,嚷嚷着想好吃的,的此时的杜甫,50有余,看着眼前的光景,不知道是否在曾经一瞬间,对人生的坚持和选择,有过后悔,在这里他写下了那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400多年之后,陆游来到了浣花溪,在风雨交加之夜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待阖棺”。
765年,严武病逝,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辗转乐山、宜宾、重庆各地,连续的奔波,导致他疾病产生,身体每况愈下,写下了七律之冠《登高》。
707年,杜甫坐船前往岳阳,在梦里他看到了父母妻儿围在身边,所有的人生匆匆过客皆悉数登。
江川变化,往日走马,梦外是他一生苦海,梦里他的炽热山河,最终他没有从梦里醒来,病逝于孤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