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关于经营理念和消费者)
- 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至上
- 用户在社交软件中,寻求认同,寻求存在感,寻求归属感,寻求成就感,或者寻求收益。
- 听取意见,了解用户的感受,获取他们的反馈。有些产品,是基于用户真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比如滴滴打车、美团外卖。
- 产品给用户惊喜。
二、互联网思维之简约思维(关于品牌和产品规划)
- 设计简洁、简约
- 规划时专注
如今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很多,即产品同质化。加上用户耐心不足,从一款产品迁移到另一款产品的成本越来越低,怎样留住用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苹果公司在97年的时候有很多条产品线,公司无力同时开发多款产品,濒临破产。在乔布斯回归后,他砍掉许多产品,精简产品线,重点只开发四款产品,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
三、互联网思维之极致思维(关于产品和服务体验)
- 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痒点:工作和生活中有别扭之处,即乏力又欲罢不能
兴奋点:给用户带来“WOW”效应的刺激,产生兴奋点
- 服务即营销
海底捞,将服务做到了极致,把服务当成一种营销
四、互联网思维之迭代思维(关于创新流程)
- 小处着眼,微创新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快速迭代
- 速度比质量更重要,从重要性上来讲
- 用户需求快速变化:用户对一款产品不满,可以即时通过微博或者贴吧反馈
敏捷快发
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五、互联网思维之流量思维(关于业务运营)
流量反映了产品的体量,在互联网产品上,流量就是金钱,流量就是入口,流量的背后就是用户。
- 流量思维下的两个法则
- 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大多数产品都不会直接向用户直接收费,是用一种免费的策略在吸引用户、争取用户、黏住用户。免费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用户的方式。免费其实是最贵的。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采取免费这个策略。
- 免费有两种模式:
- 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
- 短期免费,长期收费
- 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坚持到质变后,会给产品和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互联网产品,首要的是把流量做上去,要先生存下来。
产品经理要做的事
抓准需求,工作上逼得狠,管理要盯得紧
思考: 人人网的用户规模一度达到1亿多,但为什么没有达到临界点?
六、互联网思维之社会化思维(关于传播链、关键链)
- 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
- 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重塑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
众包协作的例子:维基百科
为什么用户会非常乐意参加产品开发以及完善的这个过程呢?
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和完善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寻求认同,寻求存在感,寻求归属感,寻求成就感。
七、互联网思维之大数据思维(关于企业资产、核心竞争力)
数据指的是用户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行为和关系。
信息:比如登录淘宝,需要先注册账号,
行为:浏览商品的时间、操作
关系:把商品分享给谁,谁替我支付?我买给谁?比抖音视频分享给谁
通过数据,了解用户、定位用户,画出用户画像,可以精确投放广告。
- 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 大数据驱动运营管理
思考:当前团队或产品没有大数据,产品经理该怎么办?
八、互联网思维之平台思维(关于商业模式、组织形态)
- 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平台容易成长为巨头,比如苹果的ios生态圈、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
- 善用现有平台
考虑利用平台中的规则和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九、互联网思维之跨界思维(关于产业边界、创新)
- 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整合低效点,创造高效率的方式
- 携“用户”以另诸侯
用户的阅读方式电子化、互联网金融,小米在做笔记本电脑和智能家居
- 敢于自我颠覆,主动跨界,进行大胆颠覆式的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互联网公司更高效的行动和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是面对传统行业的公司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可以使传统行业的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同时也减少信息差,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