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 历代真君、高僧人名——时姓

历代真君、高僧人名——时姓


1、时荷(约293年-374年)

1)、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四:

时荷 字阳道,从许君学道,晋寜康二年与陈君孝束导,从许君上升,荷有遗迹在紫盖,府今为昌县厅。宋封为洪施真人。

2)、明万历四十五年廖用贤《尚友录》卷之一 :

时荷 晋 字阳道,从许君学道,晋寜康二年与陈君孝束导,从许君上升,荷有遗迹在紫盖,府今为昌县厅。宋封为洪施真人。

3)、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 氏族典卷诸姓部 时姓部列传:

时荷 按尚友录荷字阳道从许真君学道宁康二年从许君上升荷有遗迹在紫盖府今为南昌县厅宋封洪施真人

4)、明万历四十五年廖用贤《尚友录》卷之一 :

时荷 字阳道,从许君学道,晋寜康二年与陈君孝束导,从许君上升,荷有遗迹在紫盖,府今为昌县厅。宋封为洪施真人。

5)、陈明远 汪宗虎《中国姓氏辞典》时:

时荷,晋代人。相传随许真君学道,一起成仙,紫盖府留有遥迹。

6)、《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时荷

时荷字道阳,巨鹿人。少为道士,入四明山,遇神人教以胎息众妙之术,用能却寐绝粒,役使鬼神,驱除邪魅,点化金玉,鲷济穷苦,民受其赐,声闻远迩。惠、怀之世,闻许真君孝道法盛行江左,徒步踵门,愿充弟子。真君纳之,授以秘诀。复遣还山,教导徒众。晋明帝诏赴阙,师问之,坚不愿留。竟归,依栖侍侧。孝武帝宁康二年,与陈孝举执册导从升天,有遗迩在豫章城,号紫盖府,今南昌县厅是也。东海沐阳县奉仙观,乃其旧隐。宋政和二年,封洪施真人。其词略曰:以尔系出东海,世称仙材。能自得师,以有洪范。前驱龙节,参驾同升。大江之西,尚存故宅首尾同昊君诰。

7)、《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

洪施化
巨鹿时荷,字道阳,乃黄冠上士,少修道德之教,入四明山,遇神人教以胎息众妙之术。用能却寐绝粒,役使鬼神驱除邪魅,点化金玉蜩济穷苦,民受其赐声闻远迩。惠怀之世,闻祖师道法盛行江左,徒步踵门愿充弟子。祖师纳之,授以妙诀,复遗还山,教导徒众。明帝诏赴阙,师问之,坚不愿留,竟归依栖祖师侍侧。宁康二年,与陈孝举执策导从升天。有遗连在豫章城,号紫盖府,今南昌县厅是也。东海林阳县奉仙观乃其旧隐。政和二年五月,准诰封洪施真人。
  诗日:
  四明昔日遇神人,授以玄机要妙因。
  驱役鬼神兴便利,点成金玉济饥贫。
  一时帝宠虽难得,千载师恩不易亲。
  归隐西山频侍诲,获胶龙驭离埃尘。

8)、《仙苑编珠》

许逊拔宅,时荷登晨

9)、《十二真君传》:

许君名逊,字敬之,为蜀旌阳县令。师谌母,受孝道明王法,与吴君于锺陵洞斩蛟蜃。以晋永康二年八月十五日,四十二人拔宅升天。时君名荷,字道扬,四明山道士也。许君升天时,持龙节前驱于云路。

10)《永乐大典残卷》仙术济人 【仙传】

时荷少为道士入四明山,遇视人教以胎息众妙之术,能却寐绝粒,役使鬼神,驱除邪挽救,点化金玉。周济穷苦,民受其赐。

11)、《西山十二真君传》一卷

右晋许逊、吴猛、陈勋、周广、曾亨、时荷、甘载、施岑、彭杭、盱烈、锺 离嘉、黄仁览,皆得道于西山者。政和王册诰词在其中。

12)、《江西通志》

时荷字道阳四明山道士逊升天日持龙节前驱云路【仙苑编珠】

13)、《三教偶拈》

时荷,字道阳,巨鹿人,少出家,居东海沐阳院奉仙观,修老子之教。因入四明山,遇神人,授以抬息导引之术,颇能辟谷,亦能役使鬼神。慕真君名,徒步踵门,愿充弟子。

14)、《浙江通志》 晋

时荷【神仙通鉴字道阳巨鹿人少为道士入四明山遇神人教以胎息众妙之术用能却絶粒役使鬼神驱除邪魅防化金玉赒济穷苦惠懐之世闻许真君道法盛行江右徒歩踵门愿充弟子真君纳之授以秘诀复遣还山教导徒众宁康二年与陈孝举执册从真君升天】

15)、《佛祖统纪》

豫章西山真君许逊拔宅升天。君生于吴。赤乌二年师至人吴猛传神方。入西山修炼。晋太康元年为蜀郡旌阳令。民服其化至于无讼。岁大疫。标竹江滨置符水中。令病者饮之无不愈。及解官东归。有女童五人。持宝剑为献。闻丹杨女师湛姆有道往叩之。授金丹宝经并正一斩邪之法。君炼丹艾城黄龙山。既成登秀峰为坛醮谢上帝。乃服丹至西安县(今分宁)。庙神迎告曰。此有蛟害民。知仙君来。今往鄂渚避之矣。君杖剑蹑迹而往。敕吏兵驱出诛之。还豫章郡城。以丹数粒杂他药货之令其自取。赎药虽多。竟无一人取丹者。君叹世间仙才之难遇也。弟子数百。君化炭为美妇。夜散入群弟子。明日阅之。其不染污者唯十人。即异时上升高第也。是年有二仙自天而下。奉王皇命授九州岛岛都仙。太史诏曰。许逊脱子前世贪杀不祀先祖之罪录。子今生符水治病。罚恶之功身及家口厨宅凌空归天。二仙揖君升龙车。命陈勋时荷周广曾亨黄仁览盱烈及其母(仙君之姊)部从仙眷四十二口。同时升天。鸡犬亦随飞腾(神功妙济真君传。是年天诏施岑钟离嘉乘车升天。君之婿黄仁览同其父黄万石三十二口。从真君升天。宋永初二年举二十六口白日升天耳战。陈大建元年天诏驾车升天。

16)、《警世通言》

时荷字道阳,巨鹿人。少出家,居东海沐阳院奉仙观,修老子之教。因入四明山遇神人授以胎息导引之术,颇能辟谷,亦能役使鬼神。慕真君之名,徒步踵门,愿充弟子。

17)、《氏族大全》卷一:

紫盖府 时荷字道阳从许君学道晋宁康二年与陈真君孝举执防导从许君上升荷有遗迹在紫盖府今为南昌县防 宋封为洪施真人

2、 释洪遵

1)、《新修科分六学僧传》隋洪遵

相州时氏子。八岁出家。从师受业。即有声。既受具。专务律部。每曰。住持遗法。尚有赖于此耳。三夏咨询。仅知大旨。初依嵩高少林寺资云公。习律之外。兼听华严大论。时邺下晖公。方弘四分。因负笈造焉。徒众五百。顾莫出其右者。晖亦蔽于巧佞。不能知也。一日晖盛集。遵尽束晖所制疏。捧入堂中。置案上曰。碌碌论下久矣。凡覆讲竖论。都未尝见试。是则师资之道。拥而不通。敢以此疏还之。后往云所。云即令升座。吐述微妙。迥出常流。因卒学大论。以发明慧解。俄入禅林。造诣不可测。时踰十稔。及归犹以毗尼弘化。四远趋风。徒盈千数。齐文宣诏以为断事沙门。如五众有坠宪纲。使据律断之。青齐久诤讼。上命遵和解之。且惩治其无赖者。曲当物情。法侣欣服。齐季之乱。偕名僧慧远等。隐于白鹿岩中。周既浑一。举居嵩岳。开皇七年诏俱五大德赴阙。尉劳勤至。令并弟子十人。居兴善寺。有司为致四事供养。十一年。诏偕天竺沙门译经。十六年。诏充律众主。就崇敬寺讲律。先是关内素奉僧祇。于四分则鲜听禀。遵乃为设权机。卒致流通。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卫之福聚寺。红赤二光。照灼近远。四年诏曰。朕秪承肇命。抚育生民。遵奉圣教。重兴像法。而如来大慈。覆护群品。感见舍利。开导含生。朕已分布近远。皆起灵塔。其间诸州犹有未徧。令更请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诸州。依前起塔。所请之僧。必须德行。可遵善解法相。庶能宣扬佛教。感悟遇迷。宜集诸寺三纲。详共推择。录以奏闻。当与一切苍生。同斯福业。遵乃承命搜举。颇叶时论。又诏三十余州。起塔函藏舍利。一时入塔。遵复送至隆圣寺。瑞相具别录。俄诏知寺任厥绩允懋。大业四年五月十九日。卒于兴善。寿七十九。其着述有大统钞五卷行世。
  当隋之初。道洪法腾法渊等。并有声之士。正像之纲维也。后皆不知所终。

2)、《续高僧传》

释洪遵。姓时氏。相州人也。八岁出家。从师请业屡高声驾。及受具后专学律部。心生重敬。内自惟曰。出家基趾其存戒乎。住持万载。被于遗教。谅非虚矣。更辞师友游方听习。履涉相京咨访深义。有所未喻决问罕通。三夏将满遂知大旨。初住嵩高少林寺。依资云公开胸律要。并及华严大论前后参听并扣其关户涣然大明。承邺下晖公盛弘四分。因往从焉。听徒五百。多以巧媚自通。覆讲坚论了无命及。晖寔律学名匠。而智或先图。遵固解冠时伦。全不以曲私在虑。后因盛集异学充堂。遵乃束晖制疏。捧入堂中曰。伏膺有日都未见知。是则师资两亡。敢以文疏仰及。便置之坐上往覆。云所既属舍见来降。即命登座覆述。吐纳纤隐众仰如山。自后专预正时结徒毕业。以戒律旁义有会他部者。乃重听大论毗昙。开沃津奥。又以心使未静。就诸禅林学调顺法。年踰十腊方归律宗。四远望风堂盈千计。时为荣大也。齐主既敞教门。言承付嘱。五众有坠宪网者。皆据内律治之。以遵学声早举。策授为断事沙门。时青齐诸众。连诤经久。乃彻天听。无由息讼。下敕令往。遵以法和喻。以律科惩曲感物情。繁诤自弭。由是更增时美。法侣欣之。及齐历将季擅名逾远。而非类不交惟道同辙。名儒大德见辄慕从。常与慧远等名僧通宵造尽。周平齐日隐于白鹿岩中。及宣政搜扬。被举住于嵩岳。德不孤峙众复屯归。大隋廓定招贤四海。开皇七年。下敕追诣京阙。与五大德同时奉见。特蒙劳引令住兴善。并十弟子四事供养。十一年中。又敕与天竺僧共译梵文。至十六年。复敕请为讲律众主。于崇敬寺聚徒成业。先是关内素奉僧祇。习俗生常恶闻异学。乍讲四分人听全稀。还是东川赞击成务。遵欲广流法味。理任权机。乃旦剖法华晚扬法正。来为开经说为通律。屡停炎澳渐致附宗。开导四分一人而已。迄至于今僧祇绝唱。遵为人形仪儒雅。动据现猷。而神辩如泉。声相钟鼓。预升法位罕有昏漠。开悟之绩寔难嗣焉。仁寿二年。敕送舍利于卫州之福聚寺。将出示众。乃放红赤二光。晃发远近照灼人目。道俗同睹大生庆悦。仁寿四年。下诏曰。朕只受肇命抚育生民。遵奉圣教重兴象法。而如来大慈覆护群品。感见舍利开导含生。朕已分布远近皆起灵塔。其间诸州犹有未遍。今更请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诸州依前造塔。所请之僧必须德行可尊善解法相。使能宣扬佛教。感窹愚迷。宜集诸寺三纲详共推择录以奏闻。当与一切苍生同斯福业。遵乃搜举名解者用承上命。登又下敕。三十余州一时同送。遵又蒙使。于博州起塔。初至州西。有白鹄数十头。当于舆上旋绕数匝。久之而逝。及至城东隆圣寺置塔之所。夜有白光数十道。道如车轴住于基上。边有鸟巢树上。及光之洞明众鸟惊散。又雨银花委地光耀如雪。掘基五尺获粟半升。夜降神仙八十四人。持华绕塔久乃方隐。又妇人李氏患目二十余年。及来礼拜两目齐见。后行道之夕。又放赤光照寺东房。见卧佛及坐佛说法之像。复见梵僧对架读经。有一十四字。皆是梵书。时人不识。及四月八日当下塔时。感黑蜂无数衔香绕塔。气蔚且熏不同人世。又见白莲花在塔四角高数百丈。花叶分布下垂于空。时间五彩莲花厕填其内。又见天人烧香而左转者。于是总集而观叹未曾有。属目不见者非无一二。及下覆讫诸相皆止。遵于京邑盛开律仪名骇昔人。而传叙玄宗其后盖阙。又着大纯钞五卷。用通律典。寻又下敕令知寺任。弼谐僧众亟光徽绩。以大业四年五月十九日。卒于兴善。春秋七十有九。隋初又有道洪法胜洪渊等。并以律学著名。洪据相州绍通云胤。容止沈正宣解有仪。学门七百亟程弘量。故诸经论之士将欲导世者。皆停洪讲席。观其风略采为轨躅。胜博涉有功。而言行无副。神志高卓时共潜推。但身令未广。故听徒简略。渊学承遵统化被中山。纲维正象有声幽冀。年代非远。并不测其终。

3)、《少林寺志》

洪遵--姓时氏相州人八岁出家住嵩山少林寺依资云公前后听涣然通明自后遍访禅林学问法齐主授为断事沙门开皇七年诏诣阙与天竺僧共译经文后复敕请为讲律圣主

3、佛慧禅师

1)、《释氏稽古略》卷四

顷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三卷有云。梵王在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华献佛。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迦业(梅溪集)佛慧禅师。名法泉。生随州时氏(随州隶峡州路荆湖北道)。幼岁出家。群书博览过目成诵。雅号泉万卷。遍参知识。玄机颖悟。应世住持。屡迁太剎。住蒋山日(江东建康)因雪上堂。召大众曰。还有过得此色者么。良久曰。文殊笑普贤瞋。

2)、钱塘厉鹗撰《宋诗纪事》巻九十一 干康

法泉
   法泉随州时氏子住建康蒋山赐号佛慧

3)、《建中靖国续灯录》

蒋山佛慧禅师
讳法泉。姓时氏。随州随县人也。少甞业儒。才器明敏。金依龙居山智门院信玘禅师出家。玘预梦法堂泉涌。翌日师至。因而名之。后习经业。比试圆具。远造云居舜禅师法席。因示二祖礼拜因缘。拟答次。舜掩师口。从兹顿悟。
  初住大明.千顷.灵岩.南明.蒋山五剎。左丞蔡卞.承旨蔡京。景仰问道。晚奉诏旨住大相国寺智海禅院。师问众曰。赴智海。留蒋山。去就孰是。众皆无对。师乃索笔为偈云。

4)、《补续高僧传》

佛慧泉禅师传
  法泉。随州时氏子。住持蒋山寺。经营辛苦。以成就丛林。与苏东坡。为方外友。坡舟行至金陵。阻风江浒。师迎之至寺。坡云。如何是智海之灯。师随以偈答之。曰。指出明明是甚么。举头鹞子新罗过。从来这碗最稀奇。会问灯人能几个。坡欣然。以诗答之。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独望锺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宝公骨冷嗔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电眸虎齿霹雳舌。为予吹散千峰云。南来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他年若画蒋山图。仍作泉公唤居士。师住衢之南禅。赵清献公抃。日亲之。师未尝容措一词。后典青州。宴坐闻雷而悟。临薨遗师书曰。非师平日警诲。至此必不得力矣。师悼以偈曰。仕也邦为瑞。归欤世作程。人间金粟去。天上玉楼成。慧剑无纤缺。水壶彻底清。春风[澈-育+素]水路。孤月照云明。师晚年奉诏住大相国智海禅寺。因问众曰。赴智海。留蒋山。去就孰是。众皆无对。师索笔书偈云。心是心非徒儗议。得皮得髓谩商量。临行珍重诸禅侣。门外千山正夕阳。书毕而逝。

4、宝觉禅师

1)、《续传灯录》

婺州宝林果昌禅师。安州时氏子。师与提刑杨次公入山。同游山次。杨拈起大士饭石问。既是饭石为甚么咬不破。师曰。秖为太硬。杨曰。犹涉繁词。师曰。未审提刑作么生。杨曰硬。师曰。也是第二月。杨为写七佛殿额。乃问。七佛重出世时如何。师曰。一回相见一回新。上堂。一即一二即二。嗅着直是无香气。蓦拈拄杖卓一下曰。识得山僧楖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2)、《五灯全书》 宝林果昌禅师

安州时氏子。师与提刑杨次公。同游山次。杨拈起大士饭石。问既是饭石。为甚么齩不破。师曰。祇为太硬。杨曰。犹涉繁词。师曰。未审。提刑作么生。杨曰。硬师曰。也是第二月 杨为写七佛殿额乃问。七佛重出世时如何。师曰。一回相见一回新 上堂。一即一。二即二。齅着直是无香气。蓦拈拄杖。卓一下曰。识得山僧楖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2)、《教外别传》南岳下十三世

宝林果昌禅师(法云本法嗣)
  婺州宝林果昌宝觉禅师。安州时氏子。师与提刑杨次公。入山同游山次。杨拈起。大士饭石问。既是饭石。为甚么齩不破。师曰。祗为太硬。杨曰。犹涉繁词。师曰未审。提刑作么生。杨曰硬。师曰。也是第二月。杨为写七佛殿额。乃问。七佛重出世时如何。师曰。一回相见一回新。

5、省庵法师

1)、《净土圣贤录》实贤

实贤。字思齐。号省庵。常熟时氏子也。自少不茹荤。出家后参念佛者是谁有省。曰。吾梦觉矣。掩关真寂寺三年。昼览藏文。晚课佛号。诣鄮山礼阿育王塔。尝以佛涅盘日。大合缁白广修供养。然指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卒感舍利放光。作劝发菩提心文。激厉四众。诵者多为涕下。其文曰。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还在轮回。虽有修行。徒劳辛苦。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提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虗空之心。发虗空之愿。行虗空之行。证虗空之果。亦无虗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种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从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沈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纔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甘旨不供。祭埽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没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涂既失。重罪宁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三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须。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彼则竭力躬耕。尚难餬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衣服有余。宁知爱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厦闲庭。优游卒岁。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泥犁饿鬼。恶报宁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宁无报効。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蝡动蜎飞。安往不曾为我父乎。至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虗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是为发菩提心第五因缘也。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沈片刻。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而肝肠尽烂。洋铜宁疗渴。饮之而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吽噑之惨。煎熬盘里。谁闻苦痛之声。氷冻始凝。状似青莲蘂结。血肉既裂。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片时苦痛。人间已过百年。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颓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峩峩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覩佛经。此理宁知宁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祇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涂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故宜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犹是凡夫。又我世尊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故宜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飡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邱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莫若发广大心。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盘。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逢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毕此一形。誓归赡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趣向有门。开发有地。唯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令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如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其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虗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虗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晚居杭州僊林寺。雍正七年结莲社。为文誓众。以毕命为期。判日课为二十分。十分持名。九分作观。一分礼忏。其示禅者念佛偈曰。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便判。如大火聚。触之则烧。如太阿剑。撄之则烂。八万四千法藏。六字全收。千七百只葛藤。一刀齐断。任他佛不喜闻。我自心心忆念。请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乱。十一年腊月八日。告弟子曰。明年四月。吾其去矣。遂掩关一室。日课佛名十万声。明年四月十二日。告众曰。月朔以来。再见西方三圣。其将往生乎。遂书偈辞众。明日断食饮。敛目危坐。五更具浴更衣。十四日将午。面西寂然。送者麇至。忽张目曰。吾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合掌连称佛名。遂逝。年四十九(思齐大师遗稿僧素风述)。

2)、《省庵法师语录》

省庵法师传(附录)
  师讳实贤。字思齐。一号省庵。常熟时氏子。世业儒。师生即不茹荤。总角时有出尘志。父既早歾。母张氏知其夙具善根。命为释氏子。七岁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聪慧爽朗。经典过目不忘。十五剃染。兼通世典。能诗。善书法。前辈钱玉友许晹谷皆执节与交。然未尝顷刻忘生死大事也。性笃孝。母亡。于佛前跪讽报恩经。七七日岁时伏腊。必设像修供。他日至普仁寺。见一僧死仆地。师瞿然悟世无常。益加鞭策。年二十四。圆尸罗于昭庆。严习毗尼。不离衣钵。日止一食。胁不帖席。率以为常。庚寅。依渠成法师。听讲法华圆义。谒绍昙法师。听唯识楞严止观诸部。昼夜研穷。未三夏。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昙师即授记莂。传灵峰四世天台正宗焉。甲午。叩灵鹫和尚于崇福。参念佛是谁话。操持严密。四月。恍然契悟。曰我梦觉矣。自是应机无碍。才辩纵横。鹫欲付以衣拂。弗受。辞去。爰禁足于真寂寺。日阅三藏梵策。夕课西方佛名。三年期满。寺众请讲法华。师升座开演。河悬泉涌。沛然莫御。戊戌首春。止杭之隆兴寺。绍昙法师命师代讲经律。每击节称善。己亥春。诣四明阿育王山瞻礼舍利。先后五然指香供佛。每年佛涅盘日。讲演遗教弥陀二经。示是心是佛之旨。三根普摄。法化洋溢。江浙黑白倾心归仰。历有十载。法筵之盛。甲于诸方。又尝应永福普庆海云诸禅席。每进院。模范一新。清规肃穆。日讲法华楞严诸部。执经问难者翕集座下。未几。退隐杭城仙林寺。不出户庭。力修净业。己酉冬。杭人茅静远叶升皇甫子仪李执玉。监院师省躬一苇等。请主凤山梵天讲寺。于是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严立规约。昼夜六时。互相策励。人皆谓永明再来也。先后主剎十余载。得度弟子洎乞戒归依者凡数百人。间有学诗文者。师痛戒曰。人命在呼吸间。那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过。便成他世。欲望出离难矣哉。至癸丑佛成道日。谓弟子曰。我于明年四月十四日长往矣。自此掩关寸香斋。限昼夜课佛十万声。明年甲寅四月二日出关。十二日。告众曰。吾十日前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今再见矣。吾其生净土乎。随嘱付院事。徧辞城中诸外护。侍者以偈请师书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书讫。曰。我十四日定往生矣。尔等为我集众念佛。十三日。断饮食。敛目危坐。五更具浴更衣。面西趺坐。至巳时。远近坌集。雪涕膜拜。曰。愿师住世度人。师复启目曰。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言讫。合掌称佛名而寂。少顷。鼻筯下垂。颜色明润。迄封龛色不变。虞山上首无住师。以是岁腊月八日。函灵骨。塔于琴川拂水岩之西。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鄮山诸缁素怀师道行。迎骨去。重建塔育王寺之右。其旧塔以藏衣钵云。师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八月初八日。春秋四十九。腊二十五。着净土诗一百八首。注西方发愿文。续往生传。东海若解。舍利涅盘诸忏。并行于世。
  乾隆十年岁次乙丑重阳日。同学西庵律然。述于三峰寂照堂之右轩。

6、竹园寺净渊尼

《比丘尼传》 竹园寺净渊尼传七:

净渊。本姓时。钜鹿人也。幼有成人之智五六岁时尝聚沙为塔刻木作像。烧香拜敬弥日不足。每闻人言。辄难尽取其理究。二十出家。恋慕膝下。不食不寝。饮水持斋。谏晓不从。终竟七日。自尔之后蔬食长斋。戒忍精苦不由课励。师友嗟敬远近称誉。齐文帝大相钦礼。四事供养。信驿重沓。年七十一。天监五年卒也。

7、竹园寺净行尼

《比丘尼传》 竹园寺净行尼传八:

净行。即净渊尼第五妹也。幼而神理清秀远识遒赡。爽烈有志分风调举止每辄不群。少经与大袜令郭洽妻臧氏相识。洽欲害其妻言泄于路。行请兄谏洽。洽不从之。行密语臧氏。臧氏不信。行执手恸泣。于是而反。后一二日洽果害之。及年十七从法施尼出家住竹园寺。学成实毗昙涅槃华严。每见事端已达旨趣。探究渊赜博辩无穷。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厚加资给。僧宗宝亮二法师雅相赏异。及请讲说听众数百人。官第尼寺法事连续。当时先达无能屈者。竟陵王后区品学众欲撰僧录。莫可与行为辈。后有尼聪朗特达。博辩若神。行特亲狎之。众亦以为后来之秀。可学为俦也。行晚节好禅观菜食精苦。皇帝闻之雅相叹赏。年六十六。天监八年而卒。葬于钟山。

注:

1、撰写内容来源于个人收集的文献,属学术探究范畴。
2、版权属于时进军个人,转载需注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