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尼采
有个类似的古句:夏虫不可以语冰
一个秋天来临就要死去的虫子,你何必跟他说什么冰雪呢?
我们在遇见与自身不同的人时,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完全不能理解对方,过分争执,想要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强行沟通。
二是把自己过分代入到对方的情景中,认为已经充分理解并且了解对方,但实际上只是自我感动罢了。
举个栗子
父母与孩子的代沟属于第1种情况,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了解,却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甚至争执一些细枝末节,导致矛盾升级,吵得愈发剧烈。
对待残疾人的怜悯属于第2种情况,我们看到身有不便的人常常会出于好心却说出伤人的话:“你都这样了就别下楼了。”
但实际上只是以自己的视角来去强行理解对方,毫无用处。
所以正确的待人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情商问题。
每个人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会导致想法思维的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认为的好我不一定觉得好,你认为的坏我也未必觉得坏。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三观合不合。
三观不合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我们没有必要去强行追求大众化。
三观合才是稀有事件,所以更该珍惜这样的人。
而对待与自身三观不和的人我们应该去强行纠正吗?
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才是最基本的。
井蛙不可语天,夏虫不可语冰,在对方认知以外的事情,无论你怎样去讲他都是无法理解的。
尊重差异,理解不同。三观不合,不必强求。
对待自己也是,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硬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