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整治形式主义,激发基层担当作为

在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犹如顽瘴痼疾,严重耗费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积极担当作为。

形式主义的表现多种多样,从文山会海到过度留痕,从频繁检查考核到层层签订“责任状”,这些看似在 “忙工作”“抓落实”,实则徒增负担,影响了基层干部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在工作中,过多的会议让干部疲于奔波于会议室,无法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繁杂的填表报数任务占用了大量时间,使干部无法全身心投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方式,导致一些干部为了应付检查而弄虚作假,偏离了工作的初衷。

要治理形式主义,健全长效机制是关键。一方面,要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长和规模,提高会议效率,确保会议开得有意义、有效果;精简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发文,提高文件质量,使文件真正发挥指导工作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避免过度依赖材料和台账进行考核,更多地关注工作实际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指标,以激励基层干部脚踏实地地干工作。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至关重要。正确政绩观要求党员干部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为百姓谋福祉,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和短期效益。在工作中,这意味着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把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如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注重工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赢得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还需要加强监督问责。对形式主义问题要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到整治形式主义的行动中来,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形式主义的良好氛围。

总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积极担当作为,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为群众服务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