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大于故事
听说这部《南方车站的聚会》在电影节上获得了一致好评,其中的暴力元素连昆汀都赞不绝口,但是说实话,在电影院里看过之后,总觉得差强人意,不太喜欢。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电影太磨叽。
缓慢的镜头,纠结的剧情,留白的台词都让这部电影显得有些冗长。
导演刁亦男的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他的电影风格很特殊,有华语电影中难以得见的独特气质,这部《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他的第三部剧情长片,在风格上和上一部《白日焰火》一脉相承。
比起上一部注重悬疑与侦破的《白日焰火》,刁亦男又一次走了一条相对创新的路:以风格为核。
我们看的电影都是传统的叙事电影,即使有了什么明线暗线,碎片拼接等等这些创新,但是在结构上还都大致遵循时间线用故事推动剧情发展,用情节去创造节奏,观众的体验随着剧中人物的经历起伏不定。
但是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记住的并不是其中的某个台词和剧情,而是一个又一个亮眼的镜头。
光怪陆离的城市
既然是黑色风格的电影,那镜头就不能不提。
影像上,整个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是黑夜,建筑物上的霓虹灯光影交错犹如幻梦,为寂静潮湿的黑夜显得光怪陆离,各种人物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个镜头,就是再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周泽农在楼里逃跑,慌张的他向着远处跑去,但此镜头的焦点却在一面墙上,我们听着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而影子却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镜头就是通过幕布将周泽农和刘爱爱隔开,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布上扭曲而又美丽。
真实的暴力
作为黑色风格的电影,暴力一般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喜欢暴力血腥场景的朋友肯定不少,我们看惯了番茄酱乱飞的飚血镜头,如同油画般美的实在是少见。不止我一个,但在华语影片中,这样的镜头实在少见。
而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就有几个这样“以血作画”的镜头,最突出的就是周泽农被抓之后在屋里的打斗,长柄雨伞直接把人捅穿,雨伞打开血浆喷洒而出流得哪里都是,透明的雨伞鲜红的血浆视觉冲击力非常强。不是刀枪,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这让暴力显得更加突如其来更加日常化。
在那个名叫社会的丛林
电影里有一幕是廖凡饰演的刑警队长,跑到丛林里搜索周泽农,这一幕在我看来像极了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人像丛林里生活的动物,一切都靠本能活着,他们所谓的生猛和狠辣都是自己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的手段。
虽然爱情、友谊、道德在这部电影里是被怀疑的,但是它又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细微的描述了这些东西。
比如影片一开始周泽农盯着自己手上的纹身发呆。后来刘爱爱第一次去见杨淑俊的时候,杨淑俊听到周泽农之后用力的摩擦自己的手。在我脑补来看,这是证明了杨淑俊手上也有一个这样的纹身,证明了爱情的存在。
越是阴影里,光越珍贵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公正的评价一下这部电影。
感觉总体来说电影还算及格,但是我并不算太喜欢。
如果说不愿意接受这种这个风格的朋友,建议还是不用去看了。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尤其在日新月异信息繁杂的当下。对于电影我们没有必要去迎合,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性,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别人说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如果说连对不喜欢的电影都没有办法说出口的话,那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