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唱着歌,二楼跳着舞,一楼办着丧事,而我坐在楼下,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先生的原句是: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以前觉得,“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话深得我心,对于前面的那些描述,说实话,我觉得没多大的感受,因为没亲身经历过。
最近,我亲身经历了一个事,并且拿来和我之前自己的一些亲身经验对照,我发现其背后的真相是很真实,也很残酷的。
那是一个晴天,我骑车通过一个小区,小区门口,停了几辆大巴,听到了一些女人的,或年轻,或年老,她们的一种凄厉的哭声,待仔细观察,我知道了,这个小区里有人过世了,然后他的家人在哭,在痛苦,在挽留,在悲伤,通过凄厉的哭声和无力的呐喊,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原谅我当时的想法。
我当时第一个念头是这么想的,“原来大城市,连人过世,也要体面,还要租大巴,送人去殡仪馆,挺厉害的”,不经得发出这样的感叹。
然后,我想到,“人家家人过世了,我这么想,是不太好的,所以还是要凝重点的”。
但是,很快的,我就转移了注意力,只觉得“啊,一直在哭,声音还那么大,感觉真的挺吵的”。
人与人之间,哪有真的感同身受。
我并不能多么地体会,他们的悲痛,或许,我能想象,但是,让我现在再一次地展现类似的悲痛,是很难的。
为什么,我会说,我能想象呢,因为我自己亲身经历过,最亲的人走了的事情,这也是我喜欢哲学,爱看哲学书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需要自我拯救,要不然,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要活着,活着干嘛,人间很有趣吗,转瞬即逝的东西,百年很久吗,人很大吗,渺小的很,短暂的很,来来去去,一代又一代的。
总之,我知道,那个是很悲痛,但是,那个去世的人,我又不认识,跟我更没有什么深的关系,我怎么可能会展现多么的感同身受,保持基本的尊重,是我能尽的最大的责任了。
所以,在懂了这点之后,更深层地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么,我们需要拿这点,来指导我们之后的生活。
怎么指导呢?
首先,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并不能够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么我们就要学会留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外说,要知道,你的感受是这样,但是别人不一定愿意听,别人可能只觉得吵闹,所以,就不要强加这些东西到别人那里,也不要让自己在乎的东西,在别人那里被觉得一文不值。
然后,与此同时,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也不要对于别人过多的苛责,别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我们感同身受,所以,我们这时需要的是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在的空间充阔起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最后,当我们自己作了听者,哪怕不能真的感同身受,我们也要保持基本的尊重,不要让自己丧失了一颗能够感受他人痛苦的恻隐之心,因为那样的话,损失最大的是我们自己,丧失了一个作为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