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卡塞雷斯省的瓜达卢佩是个一天就能逛完的小地方,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的圣玛利皇家修道院,令这块弹丸之地熠熠生辉。与周边低矮的民房相比,修道院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显得雍容华贵、卓尔不群。
700多年前,西班牙瓜达卢佩河沿岸,牧牛人吉尔·科德洛的偶然发现,令一尊湮没在泥土中的木雕圣母像重见天日。这是逃难的基督徒在公元714年匆匆埋下的。为了收藏她,人们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型修道院,并为其取名“瓜达卢佩”。到了1340年,国王阿方索十一世在萨拉多战役中成功阻止北非的摩尔人西进,在他看来,促成这一决定性胜利的,正是圣母神灵的庇佑,于是便特意给了瓜达卢佩修道院“皇家神殿”的尊荣。
圣玛利修道院的入口处,墙上的浮雕为圣母像与南美洲地图。
圣玛利皇家修道院由一组不同时期的建筑物构成。其中,八边形的卡马林圣女院规模不大,却堪称整座修道院的灵魂,因为这里是瓜达卢佩圣母雕像的所在。新大陆被发现后,西班牙神父为拉近印第安人与基督教的距离,特意将圣母玛利亚的肤色改成黑褐色。“黑面”圣母像高居卡马林圣女院壁龛的中心位置(见上图),雕像周围是17世纪那不勒斯画家卢卡·吉尔达诺利用碧玉、大理石、镀金灰泥和珍贵木料创作的巴洛克风格的壁画。
修道院是天主教培训神职人员的场所,但瓜达卢佩修道院在“教育”之外,还带有特殊的政治色彩。这座修道院所在的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地区,一直是“贫瘠”的代名词,物质的匮乏,加剧了年轻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望。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更将这种渴望转化成疯狂的掠夺。只是,南美洲的黄金、白银和土地,也未能填满西班牙人膨胀的欲望。在聚敛财富的同时,他们企图用宗教来操控印第安人的精神世界。哥伦布为他发现的首批印第安人中的一个取名“瓜达卢佩”,并坚持让这些人在修道院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1531年12月,一个关于圣母玛利亚显灵的传说在南美洲出现了,名叫胡安·迪亚戈的印第安青年,成为这次神迹的“幸运儿”,圣母在印第安人身上显灵的奇迹,一时间街知巷闻。为使更多的印第安人改变宗教信仰,西班牙神父不仅把圣母玛利亚的名字改成了印第安人熟悉的瓜达卢佩,还特意将圣母的肤色也改成了黑褐色。
瓜达卢佩圣玛利皇家修道院的第一本洗礼记录书中写到,1496年7月29日,哥伦布的印度仆人在这座修道院前的喷泉边,接受了洗礼。瓜达卢佩圣母被视为西班牙新大陆的守护者。而圣玛利皇家修道院,则见证了四个世纪以来西班牙殖民地基督教化的历程。199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哥特式尖顶、巴洛克式奢华装饰的基础上,融入阿拉伯式繁琐而对称的花纹,这种混搭被称为“穆德哈尔式风格”。历史上,西班牙曾经遭遇过摩尔人的入侵,后者的生活习俗及审美风尚深刻影响了西班牙基督教建筑的趣向,穆德哈尔式即为这种文化联姻下的产物。圣玛利皇家修道院建于15世纪的部分建筑,是西班牙穆德哈尔式建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