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湘军的创立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是不是第一个组建湘军呢?
这个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为什么呢?
说“不是”,是因为湘军最初的队伍不是他拉起来的,另有三位重要人物,可算是湘军的发起人。
曾国藩1851年初在长沙帮办团练,继而组建湘军。湘军刚成立时,只有3000人,一是江忠源的楚勇2000人,一是罗泽南等的湘勇1000人。
江忠源,湖南新宁县举人,就是那个曾国藩第一次见面就说他“当以节义死”的那位。
江忠源1851年就招募乡兵500人,称作“楚勇”,奔赴广西抵抗太平军。
1852年再次招募1000人赴广西,在蓑衣渡一役中,把太平天国的南王冯云山打死了。
1853年,率2000人增援长沙,成为长沙最得力的队伍。曾国藩留他们在长沙防守。
罗泽南,湖南湘乡县人,曾国藩的老乡,教书先生。
1952年,曾国藩尚在返乡的途中,他就招募乡勇1000人防守县城,号“湘勇”,后来赴长沙。
还有一人也不可忽视,他叫王錱,罗泽南的学生,就是他建议湘乡知县请罗泽南招募乡勇的。
当时他与罗泽南及罗的另一名学生罗信南各领一营“湘勇”。后来因不愿受曾国藩节制,自成一体,称为“老湘营”,也立了不少战功。
江、罗、王三人,都是在曾国藩之前就招募乡勇的,在他们的队伍基础上组建的湘军。从这点上看,曾国藩不是创建湘军的第一人。
但他们组建的乡勇,与其他地方的乡勇并无二致。如果没有曾国藩,湘军不会成为后来训练有素、战功赫赫的军队。为什么呢?
因为曾国藩为这支队伍注入了灵魂。他亲自制定章程,指导训练。
在招募士兵上,只收朴实健壮的农民,而且每一营都是同县人,有同乡、同族关系,打起仗来能够齐心协力、同生共死。
在训练上,参照戚继光练兵的方式,确立了规范的编制,不仅注重战术训练,更注重精神训练,使之成为一支有主义、有精神、有战斗力的部队。
这支队伍,既与原来的乡勇不同,又同清廷的官军不同,在当时来说是一支新型军队。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他们才能平定太平天国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曾国藩确实是创建新型湘军的第一人。
湘军的基础,是普通的乡勇,曾国藩把戚继光的练兵之法加上去,又加上了自己的选拔将士的方法、精神训练的方法等,于是成为一支新型的战斗力出众的军队。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现在讲创新是第一动力,“无中生有”式的创新很难的,在资源、经验等一无所有的基础上搞创新,一切都从头摸索,不容易摸到成功的门槛。
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改进,可能更容易成功。
创新,不必从零开始,不必做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