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只要别人夸我前途无量,我总会笑而不语地暗自点头,这一切的自信来自于我中考能在一万人的考试大军中颤巍巍地踩着省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再花上一万块钱的学籍费走进省重点高中。
那时候,青春年华,年少轻狂,文学社的期刊上,要么是雄心抱负要么是情窍初开,总觉得那是的学霸一定会在七年后的今天站在演讲台上训斥员工,就算是我们这些成绩算不上优秀的,也能有个一官半职,混个锦衣玉食。
这样想的我像极了文工团里的萧穗子,不温不火,憧憬未来,认为每个人必能活出一个洒脱自如的我。这是我第一次看《芳华》,也是我第一次看完一部电影之后这么惆怅缅怀。影片里的辛辣和温情不断交加调和,既暖人心又痛彻心扉。
我敬佩刘峰的乐于助人与无怨无悔,我也同情何小萍受人欺负与凄凉结局。我无法用好与坏来评判这部电影,却拥有更多的悲凉与感慨。我庆幸我珍惜我的家人朋友,我也庆幸我时常帮助弱者,可在看完这部电影依旧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很多人说,《芳华》说的就是好人无好报,可我并不这么认为。和《芳华》故事背景相比,现在的社会环境确实略有雷同,可却也有不同,就比如说有一个劳改父亲的自卑感,比如说高干子女的巨大权利,这些在现在几乎都不存在了,存在的是世间人心,冷暖自知。
我一直在设想,如果刘峰接受了领导给的学习的机会是不是他会成为高干,是不是林丁丁就会嫁给他,成就一段佳话。这显然是可能的,行得通的。奈何故事里的刘峰只想留在朝思暮想人的身边,也不想为她去进修奋斗换来能与之般配的经济基础。可见爱情中的人,总是傻的,倔强的,无知的。
芳华终逝,青春不再。文工团的那些曾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样以影片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眼前是残忍的,也是必要的。多少人打着青春的幌子止步不前,又有多少人打着活雷锋的幌子托付真心,这一切太过真实,却负了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