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品格,要看他的好友。看一个人是否好命,要看跟谁比;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看摆在哪里。
看一个人能爬多高,要看他根基多深;看一个人能装进多少,要看他空掉多少。
看一个人有没有自信,要看他是否真的相信;看一个人能否渡过难关,要看他的人生观。
看一个人能否达成愿望,要看他能否克服欲望;看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要看他是否注意小事。
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赢了多少人,要看他成就了多少人;看一个人的结局,要看他有多大格局。
想象你是一个杯子,你能装多少水,了不起就这么一小杯,对吗?你拿一加仑的容器,就装载一加仑的水。决定你接收多寡的,即是你容器的大小,至于接收的内容是什么并无差别。
不管是侮辱、批评、攻击,或是得失、成败,对一个心胸“开阔”、有“大器量”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湖,你丢进去一
根火把,它很快就会熄灭;你丢进去一包盐,它很快就会被稀反过来,如果你把一大把盐倒入一杯水中,这杯水还能下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一点小问题、小困难,就那么容易败、难以消受?没错,是因为格局太小。
宋朝苏轼的《后赤壁赋》中有两句话:“山高月小,水落础在高山的反衬下月就变小,当水落下石子就显露出来。人不也一样失意、山穷水尽时,最能显露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一气度变大,抱变小;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有个国王在墙上画了一条线,他问身边的智者:“谁能在不碰线的情况下,让这条线变细一点?”所有人都觉得很困惑,他们认为那是不可能的!
然后其中一位智者走到墙边,在旁边画了一条比较粗的线,那条较粗的线并没有触碰到原来那条线,但当那条较粗的线被画出来时,第一条线就变细了。
山高,让你感觉到月小,但其实月并未变小,还是一样大;水枯,让石头露出水面,但其实石头并未移动,还是停在那里。不管遇到任何难题,你还是你。
人生的局面在你怎么看自己;在你所认识的人;在你说的每句话;在你给人的感觉;在你做事的态度;在你经历的遭遇;在你的每个念头;在你的所作所为。你需要的是“画出一条更粗的线”。箭,本身没有劲道,可是放在拉满的弓上射出去,就可以射得很远;湖水看起来是静止的,可让它决堤往谷底一泻,石破天惊。看一个人的结局,就在格局。
我的格局很小,小到在2018年没有完全放下自己的偏见前都 不会承认自己的格局小,别人如果给予意见我会觉得是对我的不尊重,也会生气还会不以为意的心理暗示,那是那人眼瞎了,他没有发现我的优点。
现在是2019年10月,到目前的我也不能否认,我的格局还是小,小到做事情没有韧性,小到看事情还是很短浅,小到做思考问题还不全面。不过,有一点还是进行了改变了:脸变厚了心放低了,不管事情多难,也不管心理已经觉得承受不了了,但是为了撕掉自己身上阻止自己成长的厚厚的老皮,我在学习忍痛让自己成长,磨掉老皮。在4.0初做组长的时候,我心中是胆怯的,是的用胆怯来形容更贴切,一个是嫌麻烦,一个是自己觉得自己精力有限要花很多时间来维护小组的践行, 我也了解我自己的格局,相比小组里面那么多优秀的组员,我肯定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怕做得不好会被挑理,也怕自己在统筹的过程中,把自己自身的能力不足的缺点展现的一览无遗,破坏了自己在小组组员心中的美好形象;最后还是接受挑战,最大的原因是,我觉得我要创业,我就学习一下如何带领一个小组如何有凝聚力的前进并且成功的完成90天的践行。自己词语量太小,当时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什么,也不明白自己挑战和锻炼的是哪方面的能力。今天玉莲的总结非常有见地,就是从一个打工者往管理者的一种思维转变。听了后如醍醐灌顶,是的呀,我打工如此久,思维已经快要固化到一个打工者的思维上了,叶老师也曾经亲口说过,打工没有前途,我在给别人介绍工作的时候,居然还很自豪的告诉别人,我在家上班。现在仔细想想,其实是一个格局的问题,这仅仅是一份工作,而且做的也是打工者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上的成长真的不多,我居然还与人津津乐道当成一个美谈,这个就是一个格局小的问题。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当我在不断的学习和纠正中,如果发现自己还是无法纠正自己曾经的格局问题,那么在我自身的格局旁边,为自己划一条更大的格局的粗线,向着旁边的粗线前进。所以,任何问题,从自己自向发出,不断的从自身来优化和内化,提升自己的能力,自己前进的结果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