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all you have is a hammer,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
全世界都像钉子。
——谚语
最近奇葩说上演了闹剧,马薇薇女士又在微博开撕了。我不是任何辩手的粉丝,但奇葩说从第一季开始每期都认真看过。
在我看来,马薇薇的行为就是铁锤思维的结果:对于一个进攻型辩手,每个问题都可以用辩(si)论(bi)解决。
她确实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该怎么解决问题、为什么出问题,她就是一个膨胀的技术型辩手而已。
进入正题吧。
周围经常能听到一些声音:
我们想做一个SNS网站……
做一个基于LBS的APP吧……
做一个微信小程序吧……
我们有前端和后台开发,有设计师,打算创业……
这种说法经常来自掌握技术资源的人,在计算机学院里尤其多。掌握技术资源是一件好事,至少比没有资源要好太多。
技术追求准确,可以得到即时反馈,拥有看得见的模式。算法的好坏可以被立即证实,工程效率的高低可以被量化。这种特点给人安全感,输出是看得见的,甚至是即时的。
然而,技术资源是程序员的财富,也是程序员的负担。
为什么呢?
就是那句老话: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手里掌握着丰厚技术能力的工程师,遇到每个问题都会扑上去从技术的角度尝试解决。
在分工明确的社会,这确实是好的。但人会当一辈子铁匠吗?铁匠遇到其他问题怎么办?
在很多时候,这值得警惕。
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形式出发
最近我很喜欢这句话。
什么是从概念出发?
人们需要联系,这个时代怎么更好地联系。
人们需要购物,这个时代怎么更好地购物。
人们需要投资,这个时代怎么更好地投资。
……
什么是从形式出发?
做个小程序吧
开个餐饮店吧
做邮件还是即时通讯
……
从概念出发考虑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求,有什么价值。从形式出发考虑以什么最终形式达成目的,形式重于目的。
概念比形式重要的多,概念是形式的基础,没有好的概念,形式再好也于事无补。
从概念出发可以先寻找市场的机会,确保这件事值得做,然后再选择最佳的实现形式。而从形式出发很容易陷入现阶段我们可以做到什么的铁锤思维,然后再寻找满足这个条件的市场机会,这样很难找到真正的好机会。
多元思维模型
投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之一,如果带着铁锤思维必将一败涂地。
查理·芒格奉行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一种避免铁锤思维的方法。从每个学科寻找最经典的模型,用这些模型综合考虑问题。
这些模型中最重要的例子,包括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以及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穷查理宝典》
掌握这些最经典的模型,就相当于手拿一个「工具箱」而不是「铁锤」。需要先定义清楚问题是什么,是否需要解决,再决定用螺丝刀还是电钻还是铁锤去解决。
总结
铁锤思维是简单省力的,惯性驱动的。从概念出发,运用多元思维模型是耗费精力的。
但有时候,复杂的问题值得这样解决,复杂的世界值得这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