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曾有人说,“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以前的自己是‘SB’的过程”。话糙理真。
但不可思议的是,我发现许多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可能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意淫中。
通过长时间以来的观察,我发现周围的人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时刻都在关注成长,利用考证、晋级、读书、爱好等各种形式,追求自我的不断精进;第二种就是原地踏步型,毕业上班就意味着学习的终结,一年读不了一本书,吃着老本混吃等死。
而且第一种人只占人群的不到10%左右。
2018年读书报告统计,我们中国人每年人均只读5本书。后来据业内人士说,连这个5本书的数据统计都是假的,这个数据把中小学教科书、课外辅导材料都统计进去了,平均每一个中小学生有20本以上的辅导材料和教科书,这意味着成人普遍是不读书的。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有一次对2600个中小学老师讲课,让读过5本非教科书类书籍的人举手,结果只举起来了20双手,中国的中小学老师都不读书,可想而知,我们读书成长的现状如何。
杨澜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能不成长。也许有人会阻碍你成功,但没人会阻挡你成长。但什么是成长?
成功的标准由社会评定,标准而单一。所以这也意味着人人成功永远不可能。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而不同,不可能用同一个尺子衡量我们的成功。又或者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成功总避免不了一群人之间结果的比较。
但成长就不同了,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
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读书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创新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比昨天高一点点……我们只与今天与昨天相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就是成长。
假以时日,将会有天壤之别。
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最喜欢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拥有关于成长为这个样子所有的资源。
一个懂得学习,不断成长进步的人,成就不会太差。
罗素说:“孔雀是世界上最温顺的鸟,那是因为每一只孔雀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
因为成长的游戏可以有很多个赢家,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成为自己圈子里篮球的第一,摄影的第一,自信的第一,手帐的第一,写作的第一。中国可以只有一个清华北大,但是中国另外的三千多所大学可以各自有各自的精彩。
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是一段必须走过的路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经过的人和事,那些重复,那些所谓的磨难,如同一条条清晰的纹理,永远印记在心头,成为我们今后辨识对与错的警示牌,引导我们少走弯路,以轻快的步伐,走向人生下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