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的第112讲“婚姻经济学”里有一段内容很有趣,一夫一妻制,谁得谁失?
第二天我就转述给老婆听,可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绕晕了,发现逻辑完全不对。可奇怪的是,在学习的时候,我明明看懂了,是完全被薛老师的理论说服的,为什么到了我转述出来的时候,就完全讲不通呢?
其实仔细一想,道理也很简单,看书的时候貌似看懂了,那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一遍,没有思考,没有尝试自己推理其中的逻辑,脑力里只留下了一个肤浅的印象,这和不知道也没多大区别。
看书时,边看边写感想,看完写读书笔记,是吸收书本知识,然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好方法。别人的知识,粗率看一遍,或者听人讲一遍,那还是别人的知识。看和听的时候,思考一下对自己的用处,运用到自己身上,看看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引申出什么问题,都是把他人的知识占为己有的有效方法。
通过转述给别人听,让别人听懂,也是牢牢掌握知识点的好方法。转述不是背诵,转述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把他人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么做的前提是深刻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
那天晚上,我把薛老师的那一讲又看了一遍,看完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自己给自己讲一遍,基本算是把整个逻辑关系理清楚了。
在这里,就让我再试着讲一遍。
一夫一妻制,貌似保护的是女人,其实保护的是男人。
在说一夫一妻制之前,先说为什么一夫多妻制比一妻多夫更普遍。原因很简单,在一妻多夫制下,孩子的产权不明。孩子生出来,妈妈是谁很容易判断,但是在一妻多夫制下,爸爸是谁,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是无法判断的。孩子的“产权”不明,谁都不愿意负责,孩子的存活率就很低。没有一下代的婚姻制度无法普遍存在。但一夫多妻制就不同的,妈妈是谁容易判断,爸爸是谁也很容易判断,所以一夫多妻制就更普遍。
大部分男人会赞成一夫多妻制,但是他们不知道,一夫多妻制对男人(主要是平庸的男人)是不利的。在一夫多妻制下,有钱有势的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作为资源被少数男人霸占,而大部分平庸男人的选择面就变小,一辈子打光棍的就变多。而一夫一妻制下,再有钱有势也只能娶一个老婆,女人被平均分配到每个男人手里。一夫一妻制是对“好男人”的限购。
再延伸出去,大部分女人肯定反对一夫多妻制,但这种制度其实对女人是有利的。作为女人,在一夫一妻制下,要嫁给“好男人”的难度很大,需要和很多女人竞争,可如果一个男人可以娶好几个女人,那总有人愿意分享“好男人”,毕竟分享一个好男人带来的收益比嫁给一个平庸男人更大,所以一夫多妻制反对的是女人,获利的也是女人。
讲完这个逻辑之后,我回去看了一下专栏文稿,基本意思对了。这么一来一去,我应该不会忘记这个理论了。你看完之后也可以试着给身边人转述一下,如果没人听,自己给自己讲一遍试试,看看能不能讲通。
知识光听过是没有用的,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才是王道。这个道理谁都懂,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其实,第一步不是怎么用,而是先得把知识记住。看完就忘,肯定是不行的。技多不压身,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把大脑挤破,通过锻炼大脑反而可以使其产生更多沟回。当越来越多的知识存储进大脑后,知识产生联系的可能性就会增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增多。不要怕知识没用,平时多积累一点,准错不了。一夫一妻制理论也许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作为聊天的谈资还是不错的,至少增加了个人魅力吧?
教就是最好的学。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深刻体会到了,能把学到的东西教给被人,让别人听懂,自己也就掌握了。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这个过程中收益最大的其实是自己。听你讲述的那个人和之前那个没有真正掌握一夫一妻制逻辑的“我”没什么区别,听的时候貌似懂了,可一转眼就忘了或者乱了。而当我们一遍遍和别人讲的时候,印象会越来越深,说多了,如果和其他知识发生碰撞,也许还有新的理论出现呢。
没人听怎么办?那就写出来,自己教自己咯,没有多少人会嫌自己罗嗦吧?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别人爱看不看,我学到手就行。
知道我每天为什么坚持写了吧?不写不行啊,一肚子话没人愿意听。